書評 | by 李顥謙 | 2019-06-24

羅孚編訂的「葉靈鳳香港史系列」--《香港的失落》、《香海浮沉錄》和《香島滄桑錄》,迄今仍是研究香港掌故、社會文化變遷的重要讀物;那麼保留了羅孚編輯特色,輯錄的繁體版《讀書隨筆》,又有甚麼值得我們細讀的地方? (閱讀更多)

《根著我城:戰後至二千年代的香港文學》自序

其他 | by 陳智德 | 2019-06-20

香港文學本土意識的發展,不是建立在對於「非本土」的否定之上,也不是簡單地由無到有的過程,實際上存在更多的矛盾、游離,正如本書在〈導論一:本土及其背面〉提出:「本土不等於與他者割離,亦不等於對自身的完全肯定」;〈導論二:流動與根著〉一再提出對「無根」的認清以及「根著」的無力,然而,「在種種負面因素以外,流動,某程度也作為根著不可能之時的出路,或流動本身也是根著所創造出的新可能:我們何妨自停留的一點上出發,承接香港文化既有的前衛、多元,自由往復,也許終可接近『根著』的真正可能」,本土與非本土共同構成香港文學本土意識的複雜性,結合流動與根著的辯證,作為本書回顧、論述戰後至二千年代香港文學的核心。 (閱讀更多)

面對謊言治港年代 呆滯粗糙的公關訊息

時評 | by Wesley Tang | 2021-12-09

為響應罷課,又有見班上同學經常都對媒體及社科研究中常用的入門分析方法「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感到困惑,以下特以2019年6月12日晚上林鄭月娥透過政府新聞網發佈的短片作例子簡單說明(該片連結見文末)。本文寫得比較淺白,高中學生應該也可明白,歡迎自由傳閱討論。 (閱讀更多)

鄭 -阝= 奠

時評 | by 朱少璋 | 2021-10-05

我只是一介書生,而已。在香港——我的家——讀書教書,都幾十年了。我慚愧沒有給下一代做出些甚麼貢獻,就連上街表達意見的學生、年輕人被誣指為暴徒而給警方追打、槍擊、拘捕……,我都無能為力。看着屏幕上的槍彈、煙霧、血跡,鏡頭一轉,卻看到優雅背景前那一副「慈母」嘴臉——前者真實後者虛偽——試問香港人又怎會不絕望?又怎會不憤怒? (閱讀更多)

不是撲火,是借火——讀洪慧〈借火〉

評論 | by 余文翰 | 2021-12-09

恰恰是這種革命的純粹性及其由「自由」而迸發出的詩意,使我在讀罷洪慧〈借火〉一詩時當即想起了哲古華拉。飛蛾撲火真的是自取滅亡嗎?我想在洪慧看來飛蛾不是撲火,而是借火,燃燒生命是它天然的職責。 (閱讀更多)

不如試試互相理解

時評 | by 葉一知 | 2021-10-05

或者,大家以為,真的有一百萬人上街了,引起國際關注了,政府就會撤回修訂了。其實,在2003年七一遊行後,董建華說了幾天早晨後,高調出來宣布,會如期立法23條,當時大部分市民已經準備在7月9日包圍立法會。但因為田北俊的自由黨臨陣倒戈,拒絕支持,董建華才急急出來宣布:尊重民意,暫緩立法。但誰都知道,他尊重民意個屁,只是不夠票而已。 (閱讀更多)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周處除三害》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5

堂郎

小說 | by 李俊豪 | 2024-04-05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