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by 姚慶萬 | 2022-03-02

〈某種老朋友〉近期大熱,姚慶萬認為歌詞解讀可有很多面向,不一定要局限於愛情之論,並從它與不同歌詞互文對讀,以及當中的愛情和佛學觀看,感受創作團隊帶予我們的感情,嘗試從林夕的字句之間,參透禪機。 (閱讀更多)

烏克蘭危機與人類歷史的方向

時評 | by 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李敬恒譯 | 2022-03-17

著名歷史學家哈拉瑞早前撰文評論烏克蘭危機,認為其核心是關乎歷史與人類本質的一個基本問題:改變是否可能?儘管有過難以忍受的歷史,烏克蘭人還是建立了一個民主體制,一切都取決於人類的選擇。李敬恒將全篇文章予以翻譯,讓更多華文讀者能更深入了解哈拉瑞的觀點。 (閱讀更多)

這真實 當初怎能預告——《為光音作證:潘源良香港誌記》

書評 | by 王樂儀 | 2022-02-23

作為填詞人後輩同時也是文化研究學者,王樂儀形容《為光音作證:潘源良香港誌記》對研究香港流行音樂來說是一部相當及時的書。由潘源良這位由八十年代初入行、在年青時所見證的香港的火紅年代,保釣、中文運動等社會大事,並跨界至今的前輩,講述其創作生涯,正好記錄了香港流行音樂工業神奇又詭異的變化。 (閱讀更多)

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金毛紋身 拒絕被倒模的中國工廠階層

影評 | by 馮曉彤 | 2022-02-21

在中國,有些青年把頭髮留長、燙成金色、定型成刺蝟形狀;他們穿戴銀色飾物、打耳釘、滿體紋身,看起來很像很兇。表象背後,卻是脆弱的邊緣青年,從鄉村來到城市,受盡壓榨和凌辱。誇張駭人的裝扮,是他們唯一能夠主宰的事。這是「殺馬特文化」,一種2010年代出現在中國的次文化,名字從英文單詞「smart」音譯,獨立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由導演李一凡製作,剖析「殺馬特文化」如何在壓迫中抬頭,反抗工廠式體制。 (閱讀更多)

我們與惡的距離,也是與愛的距離——評《我們為什麼被霸淩?》

書評 | by 陳海粟 | 2022-02-17

目光所及之處,霸淩無處不在,身受其害的陳海粟,讀過《我們為什麼被霸淩?》這本書,對那些真實的霸淩與被霸淩故事,以及傷痕累累與鮮血淋漓的痛,感覺尤深,並逐漸學會用紙張與電腦,承載被霸淩後的戰慄、憤怒與恐懼。 (閱讀更多)

王晶大挪移:如何將《倚天屠龍記》拍成一部《精裝追女仔》?

影評 | by 紅眼 | 2022-02-17

爛片賀歲,是每一個農曆新年的傳統。打開王晶磨劍廿九年,捲土重來的 2022 版《倚天屠龍記》,便見明教群英一字排開,幾乎都是 TVB 的舊人馬。舊酒新瓶的《倚天屠龍記》,在審查門檻拾級而上的今日,就連散播、煽動仇恨的言論都要清洗乾淨。譬如殷素素居然不是當場自刎,還要反過來勸兒子冤冤相報何時了,長大之後別為父母報仇。改寫了媽媽的話,忘記了仇恨,看不見政治紛亂的武林巨星,除了談情說愛,好像就再沒什麼作為。畢竟是王晶,其實都只是一部武俠版的《精裝追女仔》。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東亞文藝之沈痾:超越人性的遲疑

其他 | by 盤柳儂 | 2025-10-22

編輯推介

【教育侏羅紀】宿舍的空床

教育侏羅紀 | by 梁智坤 | 2025-11-04

葉姐

小說 | by 楊彩杰 | 2025-11-03

搞軭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10-31

小刀

小說 | by 鍾粹 | 2025-11-01

奧迦斯的旨意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31

談《叮叮行》 ——筆訪詩人吳俊賢

專訪 | by 李浩榮 | 2025-10-30

Yet are we tomorrow’s men

散文 | by 孔銘隆 | 2025-10-29

【教育侏羅紀】白鴿

教育侏羅紀 | by 王思皓 | 2025-10-28

Heathcliff

散文 | by 俞宙 | 2025-10-24

七日失戀療程

小說 | by 水 | 2025-10-24

《風林火山》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