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 | by 郝偉凡, 雨曦, 徐竟勛 | 2025-04-25

讀詩三首。郝偉凡傳來詩〈我要讚美失敗〉,以一種近乎歌頌的形式試圖重新定義失敗的價值,認為失敗並非純粹的負面結果,而是生命與創作中自然且必要的一環;雨曦的〈裏面的裏面〉 揭示社會底層人物在社會變遷下人性掙扎與情感斷裂,以冷靜的語調記錄這些苦難,卻又流露出對愛與忍耐的肯定,試圖在殘酷現實中尋找一絲溫暖;徐竟勛詩作〈松果笑筊〉以「笑筊」這占卜結果不明確的狀態及松果為媒介,在詩中表達出對生命循環與無常的沉思,流露出對命運掌控的無力感,卻也在搖擺的風中尋找適應與平衡。 (閱讀更多)

詩三首:〈筆名〉、〈我將死在這片黑泥裡〉、〈酥油茶〉

詩歌 | by 徐竟勛, 張皓, 曜源孜 | 2025-04-10

讀詩三首。徐竟勛傳來詩作〈筆名〉,描述「我」收到來自阿富汗、俄羅斯、巴勒斯坦、索馬利亞及伊朗航空母艦的登入請求,試圖複製或竊取「我」的個人身份,書寫網絡時代人們逐漸迷失,個人邊界開始模糊並遭到侵蝕;張振皓的〈我將死在這片黑泥裡〉裡,以「食風的稻草人」為開首不斷置換場景,各處都纏繞著死亡與絕望,即使黎明再次蘇醒,亦不過是黑夜前的前哨;曜源孜作品〈酥油茶〉書寫古道上的漢商穿越橫斷山脈,來到藏族地區,與當地文化交融的過程,呈現出一種溫暖而神秘的氛圍。 (閱讀更多)

詩三首:〈慣性〉、〈鵝之悲歌〉、〈這一邊和那一邊〉

詩歌 | by 丘亦斐, 王培智, 侯蔽 | 2025-04-04

讀詩三首。丘亦斐傳來詩作〈慣性〉,以「一棵走失的樹」為主體,探討生命的迷失與無常,並將其置於時間與宗教的框架之中,質疑神聖與人性之間的關係;王培智的〈鵝之悲歌〉以口語撰寫深井燒鵝的前世今生,以幽默諷刺的形式憾嘆香港文化身份失落的現象;侯蔽詩作〈這一邊和那一邊〉通過細膩的情感描寫和豐富的意象,提醒人們應理解人際關係的複雜性、接受愛情的雙面性,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在反思中追求成長。 (閱讀更多)

詩三首:〈日光以後〉、〈等一杯咖啡〉、〈十一月〉

詩歌 | by 石堯丹, 潘國亨, 鄭子健 | 2025-03-14

讀詩三首。石堯丹傳來詩作〈日光以後〉,以文字構建出一個疏離而靜謐的世界,慨嘆時間的與人的存在如同幽靈般,在又不在;潘國亨的〈等一杯咖啡〉以咖啡的「苦澀」與時鐘的「宿命論」相呼應,透露出感情的短暫且無常;鄭子健詩作〈十一月〉講述了季節變遷與詩人內心的共鳴,周遭事隨四季變換,詩人只能在其縫隙中掙扎抗衡內心的荒蕪。 (閱讀更多)

【俄入侵烏克蘭第三年詩輯】擋住寒風與子彈,遠處同胞的叫聲

詩歌 | by 鴻鴻, 廖偉棠, 言水 | 2025-03-06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踏入第三年,擋住寒風與子彈,遠處同胞的叫聲。鴻鴻目睹兒子舉著拿反了的烏克蘭國旗,慨嘆戰爭引發的混亂與道德困惑,;廖偉棠與女兒談話間被孩子純真的疑問導致內心掙扎,惟以麵包與酒致敬及祝願烏人能度過難關;言水對人類在戰爭中的角色提出深刻質疑,對人類命運感到沉重的無力感。 (閱讀更多)

詩三首:〈投稿文學獎的內心活動〉、〈遊離〉、〈陳舊的身體〉

詩歌 | by 周先陌, 徐竟勛, 苒苒 | 2025-02-20

讀詩三首。周先陌傳來詩作〈投稿文學獎的內心活動〉,以詩記錄自己參與文學獎的心情,恰如以往青春躁動及創作焦慮,隱喻少年對「被紀錄」的渴望與對現實的抵抗;徐竟勛的〈遊離〉揮灑在東京漫遊時的精神獨白,以疏離的目光凝望城市的孤離感,將漂泊昇華至對存在的叩問;苒苒詩作〈陳舊的身體〉,獻給疲憊靈魂的安魂曲。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代溝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5-07

看《貓貓的奇幻漂流》雜感

影評 | by 泊泉 | 2025-05-07

空心圓

小說 | by 石啟峰 | 2025-04-25

破皮

散文 | by 令菱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