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社運記者,蕭雲的書包

其他 | by  蕭雲 | 2020-07-03

若果七一還見到大家未被蓋世太保拘捕,我想讓您知道我背囊揹著的是《漢彌爾頓》

* * *

一、


隨著音樂劇《漢彌爾頓》在美國大受歡迎,那本超越「磚頭」而達「枕頭」級的《漢彌爾頓》傳記也一起揚名。

最近中央圖書館引入了中譯本,每次去銅鑼灣,我都會順道拜訪它而不住猶豫,因為書架旁邊還有自己一直想看而未看的《無敵》和《永不屈服》(Unbroken)。

其實原著和中譯都很易在網上找到,只是有書在手感覺更好。但我又擔心沒時間看,而且拿著本近一千頁的書在車上看太造作。

漢彌爾頓二十多歲已經投筆從戒,而且出將入相。因為獨立戰爭初期屢戰屢敗,他指揮大炮保護華盛頓全身而退,獲其賞識而招為幕僚,25 歲便官拜上校。

當時漢彌爾頓的年紀已屬「位極人臣」,成為華盛頓的左右手兼總參謀。但他不甘役役於公牘,一再要求返回前線戰鬥。為此他不惜與華盛頓吵架,而且是華盛頓率先向他求和示好,可是他執意要走。

最終漢彌爾頓獲任命到前線指揮,躬逢奠定獨立戰爭勝局的約克鎮戰役。他率領士兵不上子彈,只配刺刀,奔跑四百米突破英軍的火力網,攻克碉堡。

《聯邦黨人文集》的國父們,唯有漢彌爾頓既有文章覺天下,也在沙場淌過血。

年輕時他兩度拂逆群眾,挺身保護親英派免遭抗爭者襲擊。立國前他已經是廢奴主義者;立國後則成為「五權分立」*的奠基者。

漢彌爾頓在 49 歲英年早逝,因為他畢生都信奉騎士精神,在乎尊嚴和榮譽,與政敵相約決鬥陣亡。

他是我永遠嚮往但永遠無法企及的楷模。

(註:媒體作為「第四權」,最早出自 1974 年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Potter Stewart 在耶魯大學的演說。漢彌爾頓從未提出「第五權」,但他一直主張要有獨立機構處理財政,避免濫發貨幣,其構思成為日後的聯邦儲備局。後世學者引申為「第五權」,解釋美國實屬「五權分立」。)

* * *

二、

漢彌爾頓對我而言實在太高,菲律賓國父黎剎的掙扎更令我感觸。

昔年菲律賓尚是西班牙殖民地,黎剎寫了兩本小說鼓吹革命而暴得大名,還想挾名氣回國創一番政治事業。

然而《想象的共同體》作者安德森解釋,黎剎冒險從香港回國,多少還夾雜意氣。

因為民主運動從來有「抗爭派」和「溫和派」之爭。「溫和派」寫了一篇文章指桑罵槐,譏刺「抗爭派」的精神領袖只敢寫書煽動,不敢付諸實現;同胞負責送死,自己平安無事。

所以黎剎高調以行動還撃:我就返嚟俾你地睇。

回國不久黎剎便被拘捕軟禁。在西班牙的另一殖民地古巴,反抗的戰事正酣。黎剎接受妥協,去古巴重操醫生故業,報效換取赦免。

同一時間「抗爭派」已準備武裝起義,黎剎勸同胞克制和等待。本來「抗爭派」開會時一定會喊「黎剎博士萬歲」,收到勸和的消息,「抗爭派」的年輕領袖直斥黎剎是「懦夫」。

可是黎剎的願望終究落空。當他被押往西班牙,正準備流放到古巴,卻適逢強硬派上台,不願再放過他,將他押回菲律賓處決。

臨終前黎剎用西班牙文寫下永垂不朽的絕命詩《永別》,由姊姊捎出監獄,奠定他成為菲律賓國父。

「我愛之夢,我生之慾,在悲泣,為你這將高飛的靈魂,在歡唱,因你終將遠離這多愁的囂塵,為國而死,不正是你日夜所望?然後躺在她的懷裡,安然無恙。」

最早的菲律賓土語譯本,譯者就是罵過黎剎是「懦夫」的年輕領袖。之後他在內鬥中遭伙伴奪權而被殺。

其後美西戰爭爆發,獲勝的美國接收西班牙殖民地,菲律賓爆發新一波革命,復遭美國鎮壓,殺害年輕領袖的新領袖向美國投降。

一個表面激進實質溫和的人,其實只想當先知而不想當英雄,臨難一度「淆底」和「縮沙」。但當他接受了命運託付,便盡其才華成為最稱職的烈士。

* * *

抗爭如何把我們搞得這樣疲憊——《暴力拓樸學》的十段讀書筆記


三、

每談極權我們都談鄂蘭,但沒有雅斯培就沒有鄂蘭。

鄂蘭的博士論文是《聖奧古斯丁對愛的觀念》,老師是卡爾.雅斯培。

雅斯培的年紀比海德格大,獲得教授資格也海德格早。但當雅斯培認識海德格,就立即清楚海德格比自己厲害。

雅斯培為了海德格留下長達三百頁的秘密筆記,至死都放在書桌沒有發布,裡面充滿敬佩也充滿挫折。他甚至在筆記寫下自己的夢,夢中的他竭力為海德格辯護,終於獲得海德格欣賞和認同。

「總是如此,我所能做的唯有順從、等待、等待、無窮無盡的等待。」另一邊廂,鄂蘭則悲傷地明白,她與海德格的師生戀終不會開花結果,離開他轉炙雅斯培。

鄂蘭是猶太人,隨著納粹崛起,她先流亡巴黎,再赴美國。而海德格則加入納粹黨,升官晉爵成為大學校長。

雅斯培當面質問海德格為什麼,海德格盛讚希德拉,從此不再與雅斯培見面。

雅斯培繼續寫信給海德格,「我對你的哲學有信心。」不過他已被大學解僱,和太太都隨身帶著毒藥,準備蓋世太保叩門時用。

戰後同盟國欲審判海德格,他轉向雅斯培求救。雖然在論述上有些反省,但海德格堅持不道歉,甚至說過若希德拉能過來向他道歉,他才為自己的過去道歉。

雅斯培退休後,鼓起勇氣再向海德格寫信,到頭來發覺他沒有悔意,結束了友誼。

一個高貴的巨人,從另一個巨人的陰影下走了出來。

* * *

《時間之書》: 在倥傯與永恆之間,人類何為?


四、

我是在《閃電傳真機》看《魔神英雄傳》。不知何故只記得第一集,就是男主角在陽光普照的路上拾到寶石頸鏈,情節幾盡忘卻,卻銘記那一幕。

小時候的動畫總有一套公式,只要主角不斷努力,就能打敗一個又一個更強大的敵人,在創界山更上一層。主角縱遇挫折,但我們不必擔心,飛雲和正義一樣,都是不會死的。

長大後我總在想一個問題:為何我們從小都渴望成為英雄,但長大後卻十九成為窩囊廢。

因為長大後我們要面對兩大現實。第一個現實很顯淺,正義必勝的光輝結局不會注定在我們前面。

但第二個現實才真的令人難堪。你不是命中注定那個飛雲,你只是穿著「勇」字背心,出場十幾秒就被打死的那個人。

鄂蘭藉著聖奧古斯丁給我解困。

在基督教的思想裡,所有人都背負了罪,世人皆需拯救將我們連在一起。

所以鄂蘭說《聖經》可以濃縮為最光輝的一句話,那就是希望所在:

「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以賽亞書 9 : 6)

這句話連結了天堂與塵世。唯有基督道成肉身,既體會到人的脆弱,再體會到人間的愛,救贖始有可能。

《逆權司機》最重要一幕,就是主角本想大難臨頭各自飛,但駕著的士的他一邊忍不住哭,一邊扭軚回去光州,因為他捨不下光州的人民。

這一幕象徵「在世的基督」誕生:因為愛,他為光州的人民冒死而行。

鄂蘭明白人生不但必有一死,而且決定不可逆,未來不可知,人的脆弱令人恐懼無依。

因此絕望的救贖只有當下。唯有行動能帶來新的開始,唯有公共行動的實踐,才能超越行動者的有限生命,在人間的記憶得以長存。

無論是漢彌爾頓、黎剎還是雅斯培,情操都並非天生,必須用行動換取。他們都不是完人,甚至有斑駁污點,要麼陷於言行不一,反覆猶豫;要麼陷於瑜亮情結,自愧不如。但時間和命運給他們機會,證明真正的高貴是誰。

當我們明白有一個共享的世界(公共領域),我們都可望在其中獲得不朽的生命。我們就願意愛這個世界,用行動將希望延續下去。

* * *

五、

最後想告訴大家,那位品格完全不在黎剎之下,罵過國父是懦夫的年輕領袖叫安德烈.博尼法喬(Andrés Bonifacio)。

因為他是藍領出身,沒有學歷和地位,在派系鬥爭中敗陣,遭出賣而死在伙伴之手。命運的播弄令他死得不夠光彩偉大,成為菲律賓革命史的配角,被國父的光芒徹底掩蓋。

初時我為他不值,後來卻終於釋懷。鄂蘭嘗引羅馬古諺:「死前沒有人是幸福的。」更喜歡古希臘詩人品達(Pindar)的詩:「忠於你的此生。」

唯有蓋棺論定,我們才敢說是否對得起自己。能夠成為職稱的博尼法喬是何其幸運。

人的成長就是繼續相信動畫的美好,但不奢求動畫的結局。即使你不夠格成為命中注定的英雄,但也不會淪為窩囊廢。\

唯有行動能夠動搖命運,希望不在此生的成敗,而在你留下足跡的世界。原來當你真的懷抱希望和愛,你是會甘心成為歷史的灰泥。

我永遠無法成為漢彌爾頓般的英雄,但我想背負他的傳記成為自己的包袱,也許我揹著那本枕頭書走啊走,終於會變得更加好。最後我或者配得上成為博尼法喬般的配角,那就是希望給我的救贖。

* * *

P.S.
其實讀漢彌爾頓傳記,我才知道自己和他有兩個共通點。若果大家在七一見到我不妨叫停我,我會告訴您那兩個共通點是什麼。


* * ** * ** * *


參考文獻

羅恩.徹諾《漢密爾頓傳》
班納迪克.安德森《全球化的時代》
伊莉莎白.揚.布魯爾《愛這個世界:漢娜鄂蘭傳》
馬克.里拉《當知識份子遇到政治》

(↑ 神作、神作、神作。馬克.里拉著作不多名氣不響,但識者均知其學養,曾任教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那裡是思想史的殿堂。)

* * *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虛詞・同病相連】養病神醫

小說 | by 綠色衫 | 2024-03-27

【字遊行.倫敦/巴黎】賞墳

字遊行 | by 廖子豐  | 2024-03-27

台北之旅藝術有感

藝評 | by 胡夢未 | 2024-03-18

《新活日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