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在過往一年歷盡辛酸,精神的狀態徘徊在崩潰邊沿⋯⋯策展人黃嘉瀛為大家帶來一個探討情緒、精神健康的藝術展覽--《無言以對》,六位藝術家將會用不同的呈現方式和大家講述原始及真實的情緒感受。想了解更多,不妨看看嘉瀛的訪問片段啦! (閱讀更多)
返日本好似返鄉下既香港人都知道,日本一千円上面印住既就係大文豪夏目漱石啦。但又知唔知,佢為咗舒緩神經衰弱而寫小說,最後又因為寫小說寫到神經衰弱惡化?而係我哋呢個時代,望住《少爺》入面嗰位既「好傻好天真」、「忠忠直直終須乞食」既「少爺」,我哋又有咩得著呢?無論你而家係一殼眼淚,還是滿腔怒火,都記住要笑住咁CLS(Like、comment、share),等董生同大家繼續共讀「笑文學」。 (閱讀更多)
成日都話「笑死」,原來「笑」反而可以對抗「死」?到底薄伽丘係《十日談》入面既開心群組(無感染),點用講故仔大笑嚟抗疫?走入呢部「中產階級嘅史詩」,到底薄伽丘點幫助為情所困嘅女性讀者,令佢地嘅心靈得到慰藉?想知呢套「10日」x「10人」既故事集講緊咩,咁就要CLS(Like、comment、share),等大家可以同董啟章仲有Wolfson一齊做開心群組(睇好書)! (閱讀更多)
李智良的文字將城市生活的壓迫焦慮剖開,讓人直視瑣碎重覆的日常中的暴力,它引起共鳴,因為和我們的經驗如此接近。在疫症之下,我們被逼接受一種新日常,智良認為,在新秩序下原有的社群感似乎漸漸萎縮…… (閱讀更多)
楊學德的作品令人會心微笑,除了色彩繽紛,也因為畫中的幻想元素,被巨大化誇張化的高達模型(《我瞓先》)、天星小輪與鯨魚結合(《古渡口》)或是穿著舊武俠片造型的獅頭人(《快樂獅子丸》)。 在他最新畫展「好像在那裡見過你」中,二十多幅畫作在歡樂之餘卻流露陣陣唏噓、孤寂與對舊時代的鄉愁,被植被覆蓋的電話亭、公共屋邨(《你未打比我》、《長相廝守》)、海灘上孤單的馬嬲架、黑暗中兀自發亮的地鐵站口(《下一站係》),以及反覆出現在畫作中的舊巴士舊屋邨。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