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編劇、導演、詩人邱剛健小輯,集合羅卡、廖偉棠、楊殿安三位評論人的不同視角深度剖析,再度進入邱剛健作品中的愛慾與死亡。
原來,開場的性愛早已暗示了結局的死亡,我們幾乎可以說,性與死亡其實是同一件事。同一首主題旋律,產生在開場與結尾。前者預示了死亡,後者超渡了死亡。這層共鳴,又將電影昇華到另一個文學境界。
邱六十年代發表的詩僅十篇,劇作更少,只有兩部,實驗電影的劇本∕故事大綱則有兩個,但從中可以看到,三種創作他都講究文字、著重以文字營造意象。詩作不是一般的抒情言志,而是相當曲折的情緒和意象的表演,往往細緻地描寫動作、時空的流動,「志」明與否反而不重要。
其實邱剛健的詩很冷、愈來愈冷,不像電影中的他那麼艷麗火辣。如果說他的電影像鈴木清順,他的詩更像寺山修司,他有後者的痛苦與自我折磨在。尤其年紀漸老,他的慾望依然洋洋灑灑鋪陳在詩中,然而那是雪一樣的洋洋灑灑(他有一詞絕佳:「艷雪」),每一片都攜帶著死亡的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