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侏羅紀】情緒怪獸之怪獸養成記

教育侏羅紀 | by  雅言 | 2020-08-11

提起「情緒教育」,筆者實在有搬石頭砸自己腳的感覺,因為一來範圍太廣無從入手,二來理論艱深難以下筆,所以猶疑數月後,最終告訴自己「獻醜就獻醜吧!」不給自己後悔的機會,一次定下了兩個題目,嘗試探討一下家庭中的幼兒情緒教育。本篇文章是上篇,主要集中討論如何找出幼兒情緒的成因,下一篇將會討論家長如何處理自己和孩子的情緒。


我認識一位媽媽,家中有兩個小孩,姊姊的情緒很穩定,經常笑容滿面,弟弟的情緒經常不穩定、動輒大發脾氣,每當弟弟發脾氣時彷彿化身怪獸,大喊大叫,扔玩具,媽媽通常會馬上拉他進房間,接著無一例外地傳來媽媽咆哮和弟弟哭喊的聲音。這現象引起我的思考,同樣的家庭教育,為什麼兩姊弟的情緒表現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差異呢?後來,我有機會近距離地觀察了他們一家人之間的相處模式,發現爸爸長期在外國工作,造成家中除了弟弟外全是女性,包括奶奶、媽媽、姊姊,於是家中唯一的男性是弟弟,又是年齡最小的,平時大家都習慣讓著他,所以每當有事情不順著他的意思進行,他就會大發雷霆。這件事帶給我的感受是「原來怪獸是養成的」。

【教育侏羅紀.補習】療癒的可能


「情緒」真是一個複雜的東西,處理得好可讓人無往不利,處理得差就像一隻隨時搗亂的怪獸,肆虐遍野。要成為一個優良的「馴獸師」,首先要學會觀察自己和別人的情緒。有「情商之父」之稱的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將情緒定義為「感覺、特定的想法、生理狀態、心理狀態和相關的行為傾向。」即情緒其實包含了個人的內在感受及外在行為。換言之,若個體經常出現某些特定行為,可能與其內在的某種情緒息息相關,故不要只著眼於外顯的行為,而是應該深究內心的情緒是如何被引發的。

以上文的弟弟為例,「大喊大叫」和「扔玩具」是外顯的行為,如果大人只著眼於他的行為,可能只會對他產生「脾氣暴躁」、「頑劣難馴」的觀感。重要的是要找出他此刻內心的情緒,是「憤怒」?「悲傷」?「嫉妒」?「煩躁」? 到底是什麼原因觸發如此巨大的情緒反應呢?找出原因的有效方法是「觀察」,可由家中的一位成年人進行,不一定是主要照顧者,但觀察務必要「客觀」,不要介入在事件中發表意見,只是從旁觀察並記錄下來。成人以一個月為限,客觀地觀察孩子的行為,記錄的要點是「什麼」引發孩子的情緒反應,包括「誰做了什麼?」、「誰說了什麼?」,要找出情緒的成因,才能進一步有效地處理。

【教育侏羅紀】與孩子對話的文化:讚賞VS批評外的第三選擇


運用了觀察法後,後來我們找到了弟弟的情緒成因。弟弟的情緒其實有點複雜,混合了「不安」、「嫉妒」和「憤怒」等等。「不安」的是在生活中缺乏可作行為楷模的男性,沒有模仿的對象;「嫉妒」的是姊姊的行為得到讚賞,自己沒有得到;「憤怒」的是自己總被媽媽指責錯誤,覺得不公平。找到成因後,接著對症下藥,家人用了兩個方法來幫助弟弟,一是增加弟弟和爸爸單獨視訊談話的時間,讓弟弟習慣向爸爸說出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消除他的不安;二是長輩讚賞姊姊和弟弟時運用具體的事件例子,例如「姊姊今日幫助弟弟收拾玩具,真是樂於助人的孩子啊!」、「弟弟亦幫姊姊拿衣服,真是互相幫助的好孩子啦!」避免使用「你真乖」、「你真叻」這些以偏概全的詞彙,因容易引起另一個孩子「嫉妒」的情緒。


成人也可以將這種觀察法運用在自己身上。例如設立一本「情緒事件簿」,當發生一些「憤怒」、「不快」、「悲傷」的事件時作記錄,定期審視,找出自己情緒上的盲點,想出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去幫助自己,長久下去,定能改善自己處理情緒的能力,生活得更加幸福和愉快

情緒是一把「兩刃劍」,既可以是人生的助力,亦可以是人生的阻力。孩子在學前教育時期能培養出穩定的情緒系統對他們的一生尤為重要,而這正正是當今學校教育比較缺乏的一環,所以家長必須在家庭教育中看為重中之重,不可輕閒視之。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