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by 蘇麗真 | 2023-03-16

活在後真相年代,世界向右轉,世事雜亂紛陳,思想經常缺席,甚至愈來愈多人視思考為苦差,「樂於反智,奢言放空」,研讀觀念與思想哲學多年的朗天,將多年來當代哲學的思想結晶集結成新書《正在思想——當代哲思十八家》,介述十七加一名哲學大家,在成書的過程中化作記憶的回歸者,讓潛行於思想的讀者們,消化他過去閱讀過的思想精華,轉化成在新時代中自處的一種啟示,在現今全球化、後期資本主義、後現代、後真相文化宰制下覓尋出路。 (閱讀更多)

詩人不害怕AI:訪《谷川俊太郎詩選全集》譯者田原

專訪 | by 煮雪的人 | 2023-02-23

華文世界幾乎所有谷川俊太郎的詩,都是由詩人田原翻譯,他們不僅是作者與譯者的關係,田原也是谷川的研究者與多年好友。煮雪的人訪《谷川俊太郎詩選全集》譯者田原,談到谷川是位經得起「時間、讀者、翻譯」三者考驗的詩人,也從急速發展的AI談寫詩。 (閱讀更多)

當我們反抗失敗,音樂使人自由——青春音樂電影《27》

專訪 | by 蘇麗真 | 2023-02-08

Live Fast, Die young,27 歲是一道分水嶺,搖滾名人堂上赫赫有名的 Brian Jones, Jimi Hendrix, Jim Morrison, Prince, Amy Winehouse, Kurt Cobain,都是在人生最燦爛的日子——27 歲逝去,活不過 27,死因大多與沉溺濫藥有關,太多藝術家選擇借毒銷愁,最終活不過 27 大關。青年導演郭頌儀(Erica Kwok)就以「27」這個憂鬱的年歲為題,將 27 歲的迷茫拍成一齣喜劇微電影《27》,演繹出一種在死亡大限前活在當下,及時行樂的享樂主義人生(hedonism)。 (閱讀更多)

筆訪三青年詩人:李顥謙、枯毫、嚴瀚欽——書寫時代,直面自己

專訪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1-31

香港青年詩人對社會詩事的感觸,屢屢寫出個人化的視角與獨特風格,「虛詞」編輯部邀請去年同樣出版了個人第一本詩集的幾位作者進行筆訪,包括李顥謙(《夢或者無明》)、枯毫(《史後生物》)與嚴瀚欽(《碎與拍打之間》)。有份共同協力完成《史後生物》詩集的Harrison Wong,亦從設計師的角度參與是次筆訪,各自分享出版詩集的意義,也談個人詩作與時代的距離,以及對詩集獎項的一點看法。各位的答案於同一題目下並置,以見參差的對照。 (閱讀更多)

訪《落葉飛花——香港三毫子小說研究》編者葉倬瑋、李卓賢——香江東去浪淘盡:談昔日香港的「三毫子」現象

專訪 | by 鄧皓天 | 2023-01-25

由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修編的《落葉飛花——香港三毫子小說研究》最近出版,鄧皓天與兩位編者葉倬瑋及李卓賢進行訪問,談及編輯此書時的不同考量,也希望能透過此書引起公眾及各範疇研究者的興趣。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貓貓的奇幻漂流》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5-09

代溝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5-07

看《貓貓的奇幻漂流》雜感

影評 | by 泊泉 | 2025-05-07

空心圓

小說 | by 石啟峰 | 2025-04-25

破皮

散文 | by 令菱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