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畫作暗藏逾百年女性肖像 成了解畢加索風格轉變關鍵!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2-19

畢加索作為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創作無數作品,並與Georges Braque一同創立立體主義的藝術風格,與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和胡安·米羅(Joan Miró)被稱為西班牙後三大藝術家。倫敦考陶德藝術學院(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研究團隊發現,畢加索於1901年藍色時期經典畫作《馬特奧·費南德茲·德索托肖像》(Portrait of Mateu Fernández de Soto)下,發現一幅隱藏逾百年的女子肖像,揭開畢加索早期創作軌跡的關鍵線索。


在2月14日至5月26日,倫敦考陶德藝術學院舉行了一場名為「Goya to Impressionism: Masterpieces from the Oskar Reinhart Collection」的展覽。當倫敦考陶德藝術學院為展覽作準備時,並對畢加索畫作《馬特奧·費南德茲·德索托肖像》進行X光和紅外線成像分析,發現畫像下隱藏着一幅女性肖像,清晰看到女性的頭部、肩膀、手指以及盤髮造型,畫中女子梳著典雅髮髻,面容沉靜,其姿態與畢卡索同期作品《環抱雙臂的女子》及《苦艾酒飲者》中的女性形象十分相似。


然而,這個盤髮造型在當時相當流行,由於隱藏畫作在未完成狀態下被覆蓋,繼而難以推測女性身份。若以畢加索的作畫主題推測,有機會是他的模特兒、朋友甚或情人。


畢加索創作生涯大致可分為數個時期,分別為:藍色時期(1900-1904)、粉紅色時期(1905-1906)、立體主義時期(1907-1917)、新古典主義時期(1918-1923)、變形時期(1924-1936)、戰爭前後時期(1937-1946)以及晚期作品(1946-1973)。《馬特奧·費南德茲·德索托肖像》正是畢加索藍色時期的代表作之一,畫中主角為他的朋友——西班牙雕塑家馬特奧·費南德茲·德索托。


1901至1904年間,畢加索經歷了一段鬱寡階段,早於1900年,19歲的畢加索結識美國富家子弟加薩傑瑪斯(Carlos Casagemas),二人隨即成為致友。惟Casagemas歷經感情挫敗後選擇了結生命,令畢加索傷心欲絕。其後,畢加索流浪異鄉,生活窮困,整日混跡於乞丐、妓女、流浪藝人之間。


畢加索的藍色時期,以冷色系為主,畫作以藍色與青綠色為主,偶爾輔以灰色或淡黃色,營造出憂鬱與孤寂的氛圍。畫作主題多聚焦於貧困者、盲人與孤獨者,人物表情冷峻、眼神空洞,身體語言傳達壓抑與絕望,反映畢加索當時的心理狀態。構圖方面,他受伊比利亞雕塑與西班牙畫家El Greco影響,刻意拉長人物比例,使人物更顯脆弱與哀愁,並賦予畫作莊嚴的宗教感。畫面背景極為簡約,甚至空無一物,以強調人物的情感表現,增添作品的孤寂感,展現出強烈的悲劇色彩。


倫敦考陶德藝術學院副館長Barnaby Wright表示,畫作表面長期存在「不尋常的肌理與筆觸痕跡」,暗示底層另有畫作,如今透過科技得以證實。「即便肉眼細觀,仍可隱約辨識女子輪廓。」他續指,儘管科技未必能解開女子身世之謎,但隱藏畫作能夠使市民一探畢加索不斷變化的風格。研究團隊推斷,女子的肖像雖經過數次修改,但種種跡象顯示創作於藍色時期之前,充滿活力的印象派時期。


畢加索作為藝術史上著名的畫家,其作品一直廣受研究,讓後世更了解他的創作生涯及風格。是此發現,有助進一步了解他的創作背景,亦讓大眾得以窺探其風格演變歷程,進一步理解他如何塑造獨有的藝術風格,最終成為藝術巨擘。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怎樣去感覺力量

散文 | by 蘇苑姍 | 2025-02-06

編輯推介

《命運》交響曲

小說 | by 盧頌熹 | 2025-02-21

情人節必看愛情電影! 麥曦茵X月巴氏X陳煒舜X鍾雪瑩私藏片單

現身說法 | by 麥曦茵, 月巴氏, 陳煒舜, 鍾雪瑩 | 2025-02-13

逃課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2-10

舊書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