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凱琳睽違七年推出個展 《區凱琳:繪畫的理由》 以藝術創作 「關懷自身」 ,實踐傅柯 「存在的美學」 「繪畫,不只是實物,它永遠是概念上未完滿的行動」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7

曾獲2000年諾基亞藝術獎以及2013年香港藝術發展獎項–青年獎項(視覺藝術)的香港畫家區凱琳睽違七年推出個人展覽《區凱琳:繪畫的理由》。本展覽整理及挑選三十多幅區氏不同時期的畫作,觸及二十年來的創作面向,以繪畫來辯證「繪畫的理由」。作品大部分為首次公開展出,包括最新系列《沉思在隱密的房子》(2021-2024)和《質數或不完美的正方形》(2024)。


區凱琳透過這次的展覽探問藝術創作與「關懷自身」的相互關係。「如果畫家並沒有憑藉自己的畫作而轉化,為何仍要繼續畫?」法國哲學家傅柯認為,權力無處不在,它既蘊含「禁錮」、「紀律」、「正常化」等陰謀機制,也有正面與積極的生產性功能。主體透過自身所從屬的技術機制,實現其自由選擇,並可以到自己所意欲成為的存在狀態,將權力的積極生產面與主體性相呼應,即可達至由他提及的「我的實踐」(the practice of the self)或「存在的美學」(aesthetics of existence)之概念。


區凱琳以實作經驗此過程:一幅有待完成的畫,於畫家繪畫過程中逐步蛻變,與此同時,這幅畫也轉化塑造畫家的氣質、思想和耐力。無論最初繪畫的理由為何,皆是畫家在漫長創作歷程裏的「非如此不可」,是殊別個體為價值和意義所作出的持續選擇,並非偶然的原因或結果,亦非普遍真理或知識。


區凱琳說,「畫畫的人,像一台有情感意願的、獨有的收音機。接收、翻譯和詮釋宇宙人世間的脈動、密碼、氣息。以它僅有的擴音器播放出來。擴音器有自身的條件限制,因而顯出如此這般的聲音。」腦海中隱約看見、感知的意象,她必須在畫布上畫出來,才能被自己確實看見。對她而言,藝術創作為「關懷自身」的方式,她運用繪畫語言,投入自身書寫,以改變、轉化自身。她對生活的沉思、手藝的執着,皆融合在創作之中。整個創作過程,乃其自身的修鍊和修省——回顧、沉思、紀念、遺忘;閒暇、警覺、禱告、舒緩;遣興陶情。


區凱琳的繪畫揉合了複合的手法:幾何抽象簡約、書寫筆法率直、象徵性的圖像符號、沉着而輕柔的重複,塑造似是微觀、亦是遠觀的形而上風景,捕捉內省、細密的心靈圖式。區凱琳創作過程的起點,像密碼難解的私人絮語,自傳式創作隱藏療癒面向。通過手藝的提煉,個體的情感思緒轉化成為直觀的、開敞的抽象風景。觀者觀照繪畫,閒遊其中,容讓直覺體會抽象領域之美。


《沉思在隱密的房子》系列共有十幅,包括《開端》、《透明》、《不透明》、《拼圖香港島》和《宇宙紀念物》等。這系列當中有三對攣生構圖,探索畫作與畫作之間的互文關係,提供置身隱世房子的視點。《質數或不完美的正方形》系列,七個質數(1801、1889、1949、1951、1973、1997、1999)以格線圖式再現,並跟近乎完美卻不完美的正方形結合,成為可感知的數字與幾何。


《區凱琳:繪畫的理由》

展期:2024年10月19日至2024年11月30日

地點:漢雅軒(香港葵涌工業17-21號,美安工業大廈2樓)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0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