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逝世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7-13

據捷克圖書館發言人表示,世界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 )因長期患病,昨天在巴黎離世,享壽94歲。


米蘭·昆德拉是捷克裔法國籍作家,他在1929年的愚人節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年輕時當過爵士樂手、工人。1953年,他發表詩集《人:一座廣闊花園》,開啟了他的作家生涯。他在1967年出版第一本長編小說作品《玩笑》,以作品揭示命運的現實和時代的荒誕,諷刺共產主義的極權統治。


但在僅僅一年後,捷克發生「布拉格之春」改革運動,米蘭·昆德拉和其他捷克藝術家和作家一樣參與其中,運動最終以蘇聯軍隊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告終,米蘭·昆德拉的作品亦因諷刺共產政權而全面被禁。他被政權定性為「異議份子」,遭開除黨籍,更被大學革職。不過,他在這段期間仍繼續寫作,接連寫出長篇小說《生活在他方》、《告別圓舞曲》,以及劇本《雅克和他的主人》等等。


在1975年,米蘭·昆德拉獲得在法國授課的機會,得以離開他的故鄉。成為流亡作家後,他繼續以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改變他一生的「布拉格之春」為題材創作,在1978年和1984年,他分別出版了兩部舉世知名的經典著作——《笑忘書》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笑忘書》中,他講述在蘇聯控制之下捷克人民的生活面貌,寫下為人所傳頌的名句:「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他亦因為在書中「侮辱捷克共產黨領袖」,被其祖國褫奪國籍。而米蘭·昆德拉最具影響力的作品,當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小說以「布拉格之春」為背景,描繪蘇聯軍隊入侵捷克後,知識分子逃往海外,發生一段糾纏交織的愛情故事,帶出了對政治、文化、人類生命的省思與嘲諷。小說於1988年被美國導演菲力普·考夫曼(Philip Kaufman)改編成電影《情陷布拉格》,電影獲得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


在完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後,米蘭·昆德拉曾說道:「某種東西被徹底地封上了——我再也不會返回當代捷克歷史這個主題了。」他亦曾表示對其小說的種種政治解讀感到厭倦,在《被背叛的遺囑》形容自己「不是左翼也不是右翼,我是小說家。」 在1990年出版的《不朽》,是米蘭·昆德拉最後一部用捷克語寫成的作品,亦是他第一部以法國作為背景的小說。這部小說中減弱了捷克或政治的色彩,只包含了一些關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回憶,取以代之的是較多哲學上的思考。這亦是他晚期作品的基調。其後他的作品,《緩慢》、《身份》和《無知》均是以法語寫成。在2013年出版的《無謂的盛宴》,則是他最後的小說作品。直至2019年,捷克政府終重新授與他公民身分,但此時的米蘭·昆德拉已自稱為「法國小說家」。


米蘭·昆德拉在文壇聲譽極隆,著作風靡全球讀者,被譽為當代最有想像力和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曾獲頒美國「國家文學獎」、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學獎」等國際文學獎項,並在3年前獲得「卡夫卡文學獎」。雖然他屢次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熱門,不過終其一生亦未有獲獎。


米蘭·昆德拉向來深居簡出,不願接受採訪,亦不願受到矚目。2021年上映的紀錄片《米蘭昆德拉:從玩笑到無謂的盛宴》,是他的首部紀錄片,亦是對這位生活低調的當代文學大師難能可貴的紀錄。電影上月才剛於台灣上映,香港觀眾仍無緣得見,卻已成為米蘭·昆德拉的最後寫照。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著名作家瓊瑤今午去世 享年86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2-04

重讀《安提戈涅》

書評 | by 趙遠 | 2024-12-02

隱世生活不隱世

書評 | by 亞C | 2024-12-02

方方與新寫實小説

書評 | by 黃子平 | 2024-12-02

投資學

散文 | by 雷根 | 2024-11-29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