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米蘭昆德拉"

【2023・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1-03

2023年,有些生命離開了,讓我們念記這些逝去的名字,他們將如消逝的星光,在千萬年後再次到訪地球,我們亦將再重聚。

悼米蘭昆德拉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9-22

2023年7月11日,世界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 )因長期患病,在巴黎離世,享壽94歲。他一生以作品揭示命運的現實和時代的荒誕,卻因諷刺共產政權而全面被禁,被開除黨籍和革職,但依然無阻他的寫作。 2021年上映的紀錄片《米蘭昆德拉:從玩笑到無謂的盛宴》,是他的首部紀錄片,也是他的最後寫照。故此《虛詞》編輯部整理小輯,收錄朗天、鄧正健、李敬恒的悼文,以及飲江的悼亡詩,讓我們繼續追悼這位當代文學大師。

【悼米蘭昆德拉】嚴肅的輕蔑:米蘭昆德拉的〈愛德華與上帝〉

散文 | by 李敬恒 | 2023-08-03

繼續悼念昆德拉,李敬恒從《可笑的愛》的〈愛德華與上帝〉揭示了主角在原則和宗教信仰之間的掙扎,並由此發現昆德拉待人處世的獨特視點,到底何謂活得真誠、真誠有何代價,以及嚴肅與輕浮的界線如何促成道德問題。

【悼米蘭昆德拉】文青的界線,並悼米蘭.昆德拉

散文 | by 鄧正健 | 2023-07-26

因著米蘭.昆德拉辭世,鄧正健撰文悼念自己文青時代的偶像之死。生命是輕,但因為不能承受,所以讀來沉重。昆德拉之所以能在他的文青時代紮根在心,是因為展示了一種文學哲學化的敘事可能。

【悼米蘭昆德拉】笑與忘,輕與重——略談米蘭昆德拉的傳世辯證

其他 | by 朗天 | 2023-07-17

故事與說理,固然屬於兩個層次,把明顯不同的層面置入角色的遭遇、他們之間的衝突、處境的變化發展等,與其說會帶來抽離的效果,鼓吹讀者進行相關主題的思考,時刻意識到敘事的意圖和局限,不如說是一種精心布置的風格。用得好的話,便宛如將邏各斯(logos)和迷思(myth)兩大人類文明的表達式,交叉運用,相互配合,宛如《莊子》所謂的兩行之道。而昆德拉在其創作黃金期(六十至八十年代),庶幾近之。

飲江〈那曾經所在之處〉(悼昆德拉)、〈媚俗三題〉(外一首)、〈衰年變法〉(擬蔡炎培教授)

詩歌 | by 飲江 | 2023-07-14

早上詩人林江泉傳我消息,昆德拉離世,更引來帕斯寫給昆德拉的最後一句:「我留、我走、我是一個停頓」。記起當年邂逅昆德拉的書不能自持,不能承受似的更寫了〈媚俗三題〉(外一首),並許多「人一發笑 / 思索,上帝就扑頭」故事。於焉於今又許當年。

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逝世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7-13

據捷克圖書館發言人表示,世界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因長期患病,昨天在巴黎離世,享壽94歲。

媚俗的進化

理論 | by 任弘毅 | 2023-04-21

「媚俗」已經不只是被動地、被政權脅迫認同主流價值;它的主導角色已經從政府移到每個人身上了——每個人既是被脅迫認同主流價值的,也是主動脅迫他人認同主流價值的。就是透過這種「藉否定自己來否定他人」的手法,一種集體的、自發的、對自身價值的否定便就此形成。它所利用的是人性迴避傷痛、對同一立場者具有親切感這兩個漏洞。

米蘭.昆德拉小說中不能承受之輕

散文 | by 沐羽 | 2022-03-09

米蘭.昆德拉在《小說的藝術》裡這樣闡釋他的文學觀:「一部小說如果沒有發現一件至今不為人知的事物,是不道德的。認識,是小說唯一的道德。」昆德拉嘗試帶我們去認識的,大多是現代人忽視的生活狀況,比如某種懷舊心理,又或思鄉、媚俗、無解的性慾,沐羽形容他總像個交通警察,伸手把故事截停,再插入一段哲學討論或夾敘夾議,把人物的頭擰向他的思考。但如果只有認識作為小說的道德,那我們為甚麼需要小說?為甚麼是文學,而非哲學,又或其他?因為這概念,昆德拉讓不少文學家感到困惑。

【已讀不回#54】阿泉 X 鄧小樺:命定還是選擇?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

已讀不回 | by 無定向會客室 | 2021-07-09

經歷過布拉格之春、蘇聯入侵的米蘭‧昆德拉,以那個時代為背景寫成《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人生的「輕」或「重」,人有無權自己選擇?還是「非如此不可」?今集「已讀不回Book Channel」有小樺同阿泉陪你重回布拉格,記得睇喇!

【虛詞・有人喜歡黃】重生之序章

小說 | by 康爾 | 2021-09-27

偶爾飄搖的黃花,降落在他的手中。正等待著勝利的歸來。

藍絲=頭腦簡單?媒體與時代之爭

時評 | by 彭依仁 | 2021-09-23

與上一代人撕裂,是每個同情政治行動的人都會有的類似經歷。其中一項因素是:媒體決定人的政治屬性,媒體渠道決定一個人對社會和政治的見解立場。當我認定電視機是古董,大台節目是垃圾,喜歡看YouTube歷史頻道和NatGeo節目並甚少扭開電視的時候,CCTVB每日正在綿密地控制著包括我父母在內大多數上一代人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