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藍玉雍 | 2023-08-31

⾳樂在這部作品中似乎不是為了表現⾓⾊強烈的情緒,⽽是讓我們更加感受到各種⾦屬製物本⾝的 聲⾳,加上時常晃動、劇烈抖動與過量剪輯的畫⾯,使聲⾳的擊打都像是重疊著視覺銘刻在我們觀 影的⾝軀上,甚⾄讓我們的感官對某些聲⾳的性質敏感度變⾼。彷彿我們和主⾓⼀樣,⾝上產⽣了 ⼀種異變,這種異變讓我們在這種宛若⾦屬牢獄的聲響中,去感受⼀種新的⾝體和不穩定的情感。 (閱讀更多)

孩子的多重視角 在紛亂世界中看見純真——法國紀錄片《給現在的我》

影評 | by 王瀚樑 | 2023-08-29

談起在巴黎取景的電影,你會想起哪一部作品?是《斷了氣》、《天使愛美麗》、《日落巴黎》,抑或是《情迷午夜巴黎》?不論是尚盧·高達,還是活地阿倫,在大師的鏡頭下,巴黎總是充滿浪漫迷離的愛情與邂逅。不過,在電影中的浪漫之外,對於成長在巴黎的孩子,又會怎樣看待這個他們身處的社會?由香港藝術中心舉辦的「持攝影機的女人:女性電影攝影師作品」,當中放映的紀錄片《給現在的我》,導演走出想像中的浪漫巴黎,把攝錄機交給在巴黎「危險禁區」中生活的學生,以他們的鏡頭向觀眾呈現不一樣的巴黎故事。 (閱讀更多)

吳煒倫、何爵天畢業作品8月放映:在電影理想中摸到臉黃肌瘦的真實

影評 | by 馮曉彤 | 2023-08-24

吳煒倫的畢業作品《転生 = Metempsychosis》(2000) 講述冷色系格調的頹廢都市中,人們都用機器幫自己洗去記憶、免除痛苦;至於何爵天的《FOUL》(2012)就藉一個中學生與其他同輩及師長的對抗,反思權力社會的種種弊病。如果說兩者都有甚麼共通,可能是有關自殺的情景,並獲電檢處評為「兒童不宜」。 (閱讀更多)

怕神仙眷屬也要歷興亡:電影《李後主》觀後感

影評 | by 戴侶 | 2023-08-23

任劍輝、白雪仙主演的電影《李後主》面世五十五週年,片主廖先生以最新技術修復本片,於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再度放映。戴侶分享觀後感,圍繞其歷史與愛情的主題、于粦作譜的插曲,以及任劍輝把亡國之君的複雜情緒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演技,藉此追憶和悼念五、六十年代的明星,感歎他們巨額斥資的傻勁,只是一切已成追憶。 (閱讀更多)

讀「神來之筆」,聽「弦外之音」——評惟得《戲謔麥加芬》

影評 | by 陳廣隆 | 2023-08-18

惟得對於電影的涉獵,無所不包,從不偏食,更曾出版影評集《戲謔麥加芬》,而陳廣隆評論此影評集,認為他比對不同大師級導演的鏡頭、引用配樂的源頭,以及自信地賞析劇本,皆是源於其觀察之細膩、而其文筆予人溫柔敦厚、義正詞嚴、細密美文的感覺,更展示了他對電影真摰的熱誠。 (閱讀更多)

No turning back:全個世界都有電話

影評 | by 余達志 | 2023-08-17

二十五年時間,改變了一段友誼,亦足以扣連一座城市的命運。電影末段三人拿出舊電話,打開過去留給未來的SMS時間囊,鍾哲看到後思索不語,只係因為上面寫住一句「我哋自己冇變就得啦」。諷刺的是,當年的青梅竹馬,早已成為別人的老婆與母親,但真係冇變的,是摰友Raymond再次遠赴英國,只是今次或未有歸期。時代的浪潮擋也擋不住,唯有適應變幻原是永恆,觥籌交錯間,消弭離散的愁緒。映像之外,記得世代矛盾常與政治取態劃上等號,九十後與零零後要如何撼動時勢,但今日的移民潮,父母與子女分隔異地,劇中的麗英隨父親前往英倫之地,竟在迴異的時空下與他們口中的七八十後一脈相承。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貓貓的奇幻漂流》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5-09

代溝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5-07

看《貓貓的奇幻漂流》雜感

影評 | by 泊泉 | 2025-05-07

空心圓

小說 | by 石啟峰 | 2025-04-25

破皮

散文 | by 令菱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