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深然 | 2023-10-25

《七月返歸》作為孩子回家見母親的故事,令深然聯想起中元節的典故——目連救母。當中最廣為人知的版本,便是目連透過神通看見母親生前因多作惡,死後身受餓鬼之苦,目連最終借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使母親解脫,深然看起來《七月返歸》就似是目連救母的變奏。 (閱讀更多)

《A.I. 創世者》排遣恐懼的戰爭

影評 | by 石啟峰 | 2023-10-12

科幻片一向具備想像未來的意涵,所呈現的構想大多是根植於當下的現實世界。石啟峰認為《A.I. 創世者》跟許多以人工智能為題材的電影相似,聚焦社會對這項科技高速發展(或失控)所產生的不安與焦慮,透過「人機大戰」的形式將這些情感具象化,同時亦引發觀眾反思人類與機械人的存在。 (閱讀更多)

七月、第七天:《七月返歸》中的東方、西方和希望意象

影評 | by 雙雙 | 2023-10-11

最近由Anson Kong和白靈主演的《七月返歸》延續港式恐怖片潮,雙雙分析電影中似是桃花源的「鬼地方」屋邨,並以文本互涉的方法深入挖掘《七月返歸》的公屋怪異。另外,電影的結局在雙雙看來是充滿宗教意象,宇仔就像聖子,即世界、人間的救贖,而電影的七天分節也大有發揮的空間,對應著神創造世界的那七天。 (閱讀更多)

人噬魂與鬼晝行——《釀魂》的埕裡埕外

影評 | by 雙雙 | 2023-10-04

新晉導演岑嘉彥執導的懸疑驚悚片《釀魂》由盧瀚霆主演,雙雙分析劇中的四位死者,重新組織事實的真相。他假定人物所說的都是實情,所有鬼也是真有其鬼,那麼在阿武之外、在鐵槌和開山刀之外,還有更厲的鬼、更血的暴力,它不但能橫行在失序、恐怖的夜,還可以安然曝露於陽光的規矩底下。 (閱讀更多)

《從前的我們》:每個移民故事,都有一個留下的人

影評 | by 黃柏熹 | 2023-09-27

由韓裔加拿大籍導演宋席琳(Celine Song)首次編導的《從前的我們》(Past Lives),黃柏熹認為它不是聚焦移民和美國夢的糾纏,也不是透過多重宇宙訴說移民對自身的肯定,而是透過一個兒時玩伴的目光,透過一段沒有發生的感情,透過身體和凝視,來訴說身份和回憶的曖昧,訴說離開離不開。導演透過電影說有些跨越要以一生作為代價,所謂「一生」終究是在時間的荒野裡,遇見一個人。 (閱讀更多)

藝術與史實差距三萬里?談《長安三萬里》的史實爭議

影評 | by 曾繼賢 | 2023-10-03

日前由追光動畫製作的電影《長安三萬里》在國內上映後大賣,亦同時惹來爭議,作為一部「動畫歷史片」,又以「還原大唐氣象」作為賣點,卻被指斥電影內容與史實不符。曾繼賢談論此次《長安三萬里》的史實爭議,分析電影中的「失實」和藝術手法,也看看以往的「失實」電影,比對而論。當我們在創作過程中要從藝術與史實之間取捨時,兩者是否必然為「魚與熊掌」的難題?我們應以怎樣的尺度去判斷?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史學泰斗許倬雲離世 享壽95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8-05

粵劇音樂設計怎樣取得平衡

其他 | by 王勝泉 | 2025-07-27

編輯推介

Bruksvara

小說 | by 徐竟勛 | 2025-08-02

良風有迅

散文 | by 惟得 | 2025-08-01

表達空白

散文 | by 釅釅 | 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