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除三害》虛發的子彈

影評 | by  石啟峰 | 2023-11-13

台灣電影《周處除三害》是由香港導演黃精甫身兼編導,講述一個重犯以惡制惡的故事。全台三大通緝犯之一的陳桂林(阮經天飾)惡名昭彰,可又他被告知身患絕症。陳桂林要人死留名,於是決定在自首之前幹一票大的——追殺其餘兩名通緝犯香港仔(袁富華飾)和林祿和(陳以文飾)。


《周》的宣傳語簡明地歸納了電影的賣點,包括古代典故、黑幫題材和暴力美學。觀眾不難察覺導演對視覺效果的嚴謹追求,場景構圖獨具巧思。奈何隨住劇情發展,電影的處理手法卻衍生出一些意義不明的畫面和情節,這反而削弱了善惡流變的主題深度。主題本身明明如此鮮明且飽滿,但在表達上卻流於表面,猶如虛發的子彈一樣,倒是有點可惜。儘管如此,電影展現了多個層次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某程度上仍值得觀眾細思。


表現與表達的取捨


電影標榜暴力美學的表現方法。導演大膽運用燈光、構圖、運鏡和音樂等電影元素,精心打造追逐、打鬥、槍戰和血腥等場景,將暴力與一般的倫理和道德判斷分割出來,轉為浪漫化或荒誕的走向。每個凶悍的角色在格鬥時毫不留情。這些拳拳到肉的畫面中,近乎瘋狂的快感傾瀉而出,緊緊抓住了觀眾的眼球,同時也成功為觀眾帶來視覺衝擊的心理效果,痛感極之真實。與近年同類型的港台電影相比,導演對審美的堅持和態度無疑使該片脫穎而出。


然而,與在表現形式上的大膽嘗試相比,導演在處理角色發展和電影節奏時的功架略遜一籌。電影中有幾位人物明顯缺乏充足鋪墊,彷彿只是用作推動劇情發展的工具。例如警察陳灰(李李仁飾)一角,他的對白不多,出場的作用頂多就是增加主角逃跑的難度;及至電影後段,在完全沒有交代角色變化的前提下,他忽然再次出現並等待陳桂林自首,接下來就是「一笑泯恩仇」的老套情節。香港仔的養女程小美和地下醫生張貴卿的角色大概也有同樣情況:前者是個等待英雄救美的女子(damsel in distress),後者就是用來重溫(或揭曉)關鍵劇情。即使他們只是配角,觀眾理解這些角色的動機和轉變時,也只能自行腦補罷了。


在電影節奏方面,導演非常堅持暴力美學的定位,使某些血腥場景過於拖沓,觀眾或會疑問這樣的安排是否必要。例如,陳桂林發現邪教組織的詭計後,於禮堂上擊斃林祿和,並逐一殺死虔誠教徒,旋即演變成一場荒誕的大規模槍殺。此前,導演一直將陳桂林塑造成一個私刑義警(vigilante),藉此刻劃善惡之間的曖昧和變化。觀眾不禁疑惑,導演是否為了勉強多取一個符合暴力美學的血腥場景,而犧牲了長時間建立的角色形象和主題,以及觀眾與主角建立的默契?


影音文本的互文性


前文提及的互文性是《周》的一大標誌。法國學者茱莉亞·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整合了多位哲學家的理論基礎而提出了互文性的概念。她認為每個文本都是透過引文、借用和參考等方式拼湊而成。換言之,所有文本都是相互關聯,並且受到之前文本的影響。


互文性具有多種形式,包括引用、仿作、參考和改編等。這部電影的標題引用經典正是其中一種。「周處除三害」的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周處、大虎和巨蛟合稱「三橫」,周處殺虎斬蛟後才得知自己竟然也是其中一害,於是決意改過自新。電影直接引用了典故,並以此作為故事框架,進而填補新的內容。導演曾於訪問表示,電影原先是以《罪與罰》為名,後來在製作過程中,才決定更改為現在的標題。由此可見,先前文本的意義並非封閉和固定的,另一個文本亦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與其對話;兩者之間迸發出新的意涵,彷彿滾雪球般,豐富了文學的想像空間。


互文性還可以通過間接引用來體現,而且不僅限於文字作品。導演巧妙地借用佛教三毒「貪嗔癡」的概念及「生死輪」中三種動物象徵,將這些宗教符號移植至角色身上。易怒且嫉妒的香港仔臂上有蛇的紋身,象徵著嗔。然後,林祿和創立邪教組織騙財。觀眾可以在他背上的紋身、組織標誌和住處的裝飾中,察覺到鴿子的蹤跡,象徵了貪。最後,被張貴卿欺瞞身患絕症的陳桂林,一直帶住已故奶奶送贈的小豬手錶,這正是癡的象徵。實際上,除了創作者之外,觀眾自行聯想和辨析作品與其他文本的關係,亦是參與了互文性的動態過程。


不過,《周》在台灣上映後不久,突然爆發抄襲劇本的爭議。這種情況也是互文性嗎?


有人會將這個理論簡化成「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意思。確實,「抄」的可以是前人或自己以前的書寫(正如導演也承認該片參考了自己的前作),也可以指其他人的共時書寫。那麼,互文性變相合理化剽竊行為嗎?這卻不然。互文性指的是創作者有意或無意地參考其他文本,但與剽竊不同,後者形同搬字過紙,既然沒有為文本增添任何價值,那就說不上是互文性。


導演透過互文性豐富了《周》的內容深度,其精心設計的視覺效果亦非常到位。可惜的是,儘管劇本上了膛,卻總未能擊中善惡正邪的主題。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石啟峰

主修文化管理及翻譯,曾獲古詩翻譯獎學金及青年文學獎。正努力探索工作以外的文字的可能性。(instagram: @oddstoneout)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

悼念瘂弦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4

差距

小說 | by 方狗 | 2024-11-04

《驀然回首》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4

清華雜憶

散文 | by 黃戈 |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