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啟峰讀畢Vincent Pak的《Queer Correctives》,指出該書揭示了日常話語如何細密地編織對酷兒社群的無形傷害。作者運用傅柯理論結合社會語言學和酷兒理論,剖析新加坡「新恐同」現象,如TrueLove.Is機構利用愛與悔改修辭,將同性慾望描繪為需矯正之罪。此外,書中提出「線」與「家」的意象比喻,前者象徵異性戀規範的僵直路徑,後者暴露家園的排他性。雖然作者的分析聚焦於新加坡的語境,但石啟峰認為書中的論述同樣適用於香港,如《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的爭議便是一例,突顯語言如何被主流權力用作武器,鞏固異性戀規範,並邊緣化酷兒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