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一代人撕裂,是每個同情政治行動的人都會有的類似經歷。其中一項因素是:媒體決定人的政治屬性,媒體渠道決定一個人對社會和政治的見解立場。當我認定電視機是古董,大台節目是垃圾,喜歡看YouTube歷史頻道和NatGeo節目並甚少扭開電視的時候,CCTVB每日正在綿密地控制著包括我父母在內大多數上一代人的思維。 (閱讀更多)
前文提到,警察的權力來自於人民的委託,其權力自然受到公共意志的約束。然而,這不表示民意決定了的一切,它是其中一種標準去劃定警察的權力範圍,另一些標準包括結果論和義務論(或權利理論)。在本文裡,我會先探討和批判「國際標準」的評估準則,然後從倫理角度劃定警方武力的恰當範圍,並用此評估反修例運動裡警察的若干濫權。 (閱讀更多)
「第二屆中國與葡語國家電影展」於7月4至17日擧行,有見影展委展視角之宏大,澳門「戀愛・電影館」的五位特約影評人以影評形式介紹十部選映作品。中國導演周劼新作《淡藍琥珀》及澳門導演歐陽永鋒的《無聊戲》,就邀請到特約影評人鄧志堅,為這兩齣特色作品評論。「虛詞」蒙幸轉載,現先刊出有關《淡藍琥珀》的評論文章。 (閱讀更多)
大學年代在沙田區住過四年,我對新城市廣場懷有感情。昨晚從白天遊行、傍晚十字路口攻防,到晚上趕到新城市廣場。從狹窄的通道進入中庭,我目定口呆,第一個感覺是:「這是新城市『戰場』」。 (閱讀更多)
對於一些人來說,社會必須有警察維持治安,這是無容置疑;但其實如今我們認識的現代警務制度和工作只是不過二百年前的產物,最早可追溯到1829年倫敦警察廳的成立 [1] 。現代警察擁有相當大的權力,包括街上攔截搜身、搜查、拘捕、竊聽、進入民居住所、使用致命武器等,這些權力都會直接影響到人民的人身及生活自由。因此,警察機構的權力構成了以下的政治道德難題︰警察的權力究竟怎樣才算是正當的(道德上可被允許的)?警察作為香港(幾乎)唯一能合法使用武力的執法機關,其道德基礎是甚麼,又該受到甚麼限制和監管?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