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by 藍玉雍 | 2021-07-21

《克拉拉與太陽》是諾貝爾得主石黑一雄在2017年獲獎後,第一部發表的小說。承繼著他一貫細膩、深刻的筆調,但藍玉雍認為,《克拉拉與太陽》獨特的地方,是從一個機器人的視角,來描寫這個故事。換言之,他從一個常常被認為不具獨特性,卻一直陪伴著人們的機器人,去反思人的獨特性。而這種感覺和以複製人的角度,探討生命和存在的意義完全不一樣。 (閱讀更多)

《手捲煙》:浪漫燒盡後落在肌膚的餘冷

影評 | by 小黃 | 2021-07-19

黑幫電影、重慶大廈、市井追逐、講義氣講信任,坊間對《手捲煙》的觀後感,都離不開「港味」和「浪漫」。煙絲燒出灰燼,浪漫隱含逝去。事物轉瞬即逝的本質使一切在後述中得以美化。然而,關於過去,美好的有如輕煙升騰,殘酷的會隨灰燼落下。 (閱讀更多)

《濁水漂流》:蝸牛與蝸

影評 | by 許朗 | 2021-07-19

Sham Shui Po is the New Brooklyn?之不過深水埗係窮人住嘅地方,由命題到敘事,電影《濁水漂流》都是一針見血。故事以露宿者被差佬欺侮為始,向政府興師問罪為軸,方向明確;雖則故事群戲甚多,但電影剪裁得宜,只消三兩句個細節,已經足夠勾勒出角色的輪廓。片末黃衍仁的鎮魂曲,更是猶在耳畔。 (閱讀更多)

一天醒來,台灣人與古巴人全部對調位置——從未來回首的黃崇凱新作《新寶島》

書評 | by 沐羽 | 2021-07-16

台灣作家黃崇凱的新作《新寶島》,潛藏著的是近半世紀以來的國際關係角力,沐羽這篇書評形容它是成熟的野心之作,凝視著百年來受壓迫的原住民、白色恐怖時期、以及政黨輪替的歷史,並將之置入虛構的未來,讓人在一個更客觀的遠方思考過往的問題,設定跟概念都是華文小說裡難得一見的題材。 (閱讀更多)

「我」與「香港」——讀《我香港,我街道2:全球華人作家齊寫香港》

書評 | by 淑清 | 2021-07-16

雖說漂泊是港人長久的精神狀態,但「離散」一詞,還是教人很難習慣。以此心情來讀《我香港,我街道2》,淑清認為它不論書名還是輯名,當中的「我」是以「香港人」為自我符號的象徵,熟悉又陌生的情緒,所及之事物都藏著記憶中的香港,港人之根,由此而生。 (閱讀更多)

不是書評──《欽天監》的一些閱讀角度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1-07-13

西西作品之難,是由她的「創新」開始。想讀好西西的作品,江俊豪認為最好能參考不同的評論,並以一個普通讀者的身份,跟有心閱讀西西小說的朋友,分享一些切入《欽天監》的角度。當老作家把話說白了,作為讀者,我們能做的可能只有更加努力。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眾生相》:見眾生

影評 | by 亞C | 2025-10-21

編輯推介

葉姐

小說 | by 楊彩杰 | 2025-11-03

搞軭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10-31

小刀

小說 | by 鍾粹 | 2025-11-01

奧迦斯的旨意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31

談《叮叮行》 ——筆訪詩人吳俊賢

專訪 | by 李浩榮 | 2025-10-30

Yet are we tomorrow’s men

散文 | by 孔銘隆 | 2025-10-29

【教育侏羅紀】白鴿

教育侏羅紀 | by 王思皓 | 2025-10-28

Heathcliff

散文 | by 俞宙 | 2025-10-24

七日失戀療程

小說 | by 水 | 2025-10-24

《風林火山》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23

東亞文藝之沈痾:超越人性的遲疑

其他 | by 盤柳儂 | 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