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他曾經是從他深處的暗牢裡 發出的悲憤哀鳴被他的他現在是 緊緊地關閉和隔絕著,不是一個 而是多個暗牢:一份又一份履歷, 一份又一份檔案。而他的我將是 在他腦海裡某個高處閃爍著怯光 ——也可能是冷光,視乎他怎樣 定義他自己,怎樣把他的我將是 變成他的他將是:別人眼中的他。 (閱讀更多)
早上詩人林江泉傳我消息,昆德拉離世,更引來帕斯寫給昆德拉的最後一句:「我留、我走、我是一個停頓」。記起當年邂逅昆德拉的書不能自持,不能承受似的更寫了〈媚俗三題〉(外一首),並許多「人一發笑 / 思索,上帝就扑頭」故事。於焉於今又許當年。 (閱讀更多)
侯孝賢執導的史詩鉅作《悲情城市》,時隔三十三年後,今年以4K數位版本重新上映,嚴瀚欽、枯毫與韓祺疇分別寫詩,以筆代語,好好記錄那些不被言說的,引領讀者重新細味這部轟動一時的經典電影。 (閱讀更多)
想像細菌透過顯微鏡看我們,學會變異 而我們看它,學懂分裂 想像眼窩就是恐龍足印,剛好也是 隕石的輪廓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