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開箱:泥印劇本藏品曝光

散文 | by  江駿傑 | 2021-06-23

十年前,我初試編寫粵劇,感謝前輩好友徐嬌玲小姐,送我一箱「泥印劇本」(圖1),讓我多看前輩們的劇作筆風,同時使我的藏品豐富了。泥印劇本,是上世紀粵劇演出時所用劇本的原始版本,傳世極少。


47279310637383465

(圖1:江駿傑泥印劇本藏品)


劇本,一劇之本,在當年有自己自置的劇本,可是不了得的事情,大老倌固然有能力自置劇本,但對於剛出道的年輕人,只能在可負擔的情況下購買其他藝人的舊劇本了。一般戲班運作,超過半百人的劇團,都只能有十多份劇本。


當年還沒有影印機,劇本不是大量印行,用不上「字粒」這般工序繁複且成本高的技術。於是戲班採用「泥印」方式(製作過程:將寫好的劇本一頁頁印在泥板上,然後將要印的紙,一頁頁復在泥上,用手摸平、揭起,那泥上面的畫跡,已反印在片紙上了,絲毫無異),可是「泥印」方式有所局限,每次印製只有十多份,而且每印一份,顏色不斷變淺,數量只足夠供演出的台柱(即主要演員)、提場(舞台監督)、部分樂師、畫部(佈景部)等人專用,而其他不用看劇本的團員如下欄(即眾閒角)、龍虎武師(武打演員)、衣箱(為演員穿戴的近身助理)、衣雜箱(執行舞台監督,負責舞台兩邊道具安放、分配與搬景)等,則沒有劇本。


我收藏的劇本,其中一份是唐滌生先生編劇的首演原裝本《燕子啣來燕子箋》(50年代);一份是陳錦棠開山首演原裝本《英雄掌上野荼薇》(1953);一份是已故名伶林錦堂老師(堂哥)自置的《火海葬香妃》(60年代)等。


我們且來看看,劇本封面的排版、文字資料,所帶出的戲班運作模式,同時也看看劇本內頁,了解演員看曲的習慣,與演出時的溝通方法。


《燕子啣來燕子箋》
年份 1950年代。1959年改編成電影(圖2
編劇 唐滌生
演出
陳錦棠、陳露薇、張舞柳、陳燕棠、譚蘭卿、陳鐵英、南紅

(圖10)(已知仍健在的只有南紅)


1866811551660319

(圖2:《燕子啣來燕子箋》電影廣告 1959)


8718014405692747

圖10:泥印本《燕子啣來燕子箋》埸次目錄



《英雄掌上野荼薇》
年份1953年。1962年改編成電影(圖3
編劇 南山鳳
演出
陳錦棠、白雪仙、任劍輝、鳳凰女、梁醒波、陳鐵英、陳好逑

(圖18)(如今健在的只有白雪仙、陳好逑)



949305297752085

圖3:《英雄掌上野荼薇》電影劇照 1962


2834343186786863

(圖18:泥印本《英雄掌上野荼薇》埸次目錄



《火海葬香妃》
年份1953年
編劇(待考)
演出
石燕子(圖4、陳露薇、梁無相、梁素琴、李海泉、馮少俠、少新權(圖17)(如今健在的只有梁素琴)


22435253993532522

(圖4:石燕子與李海泉(粵劇丑生,李小龍父親)


9552667762262119

圖17:泥印本《火海葬香妃》埸次目錄


泥印劇本封面解碼


1 劇題


《燕》本正上方「唐滌生先為錦添花劇團X哀艷誨淫名劇(正字待考)」,旁有蓋印「李少平」。下寫「香港九龍油麻地雅打街十三號三樓陳昌杰代印」。(圖5


09986112474040998

圖5:泥印本《燕子啣來燕子箋》封面


《英》本右邊寫「南山鳳先生為鴻運劇團第二屆編撰香艷名劇」,「李少平置」,「香港九龍油麻地雅打街十三號三樓陳昌杰代印」。(圖6


8783820831022944

圖6:泥印本《英雄掌上野荼薇》封面皮 (前)


《火》本則沒寫劇題,內頁寫「香港油麻地白加士街一百三拾伍號⋯⋯(正字待考)」。(圖7


5420460870719359

圖7:泥印本《火海葬香妃》封面 (後)


2 演後收回劇本


《燕》:「演完收回 請代保存」。(圖5

《英》:「此劇演完 請交提場」。(圖8


16051176331771488

圖8:泥印本《英雄掌上野荼薇》封面 (後))


《火》:「此曲演完請交回提場」。(圖9


9464670799775343

圖9:泥印本《火海葬香妃》封面 (前) )


印刷費由戲班班主負責,自然演後要交回該戲班,由戲班存放,待重演時重用,劇本檢收人是提場。難怪大老倌通常有「自置曲」(即私伙曲),如《火》封面上的紅印「林錦堂置」(見圖7,圖9),可以自己保存!好處是保留了演員自己劃在劇本內的筆記,隨時應用於重演此劇的任何劇團。


3 印刷數量


《燕》:「第4號曲,全曲11本 散曲6本,共17本,此本全曲」(圖5

《英》:「第4號曲,全曲9本 散曲5本,共14本,此本全曲」(圖8

《火》:「2,全曲共拾伍本」(圖9

《燕》曲印量最多,翻看目錄頁(見圖10),原來多預留兩份16、17。


603518993529542


散曲意思,就是為省印刷成本,只提供部分曲文給個別演員,例如某角色只在第三場出現,有數句台詞,他只會收到第三場的劇本。


4 封面的手寫人名


粵劇劇本封面,必見字:劇中人、當劇者、場次,早年更會有「點演次數」,相信是劇團應主會(主辦者,如廟宇負責人)邀請劇團演出時,由主會點選演出該劇目的次數。


《燕》:「劇中人」寫上「畫部」,即負責佈景的部門,當以為畫部負責人叫「賈三賢」時,其實他是「男主角」的角色名(見圖5),換言之,此劇本從第一代「畫部」手上,易手流傳到之後演出「文武生」的那位名伶手上使用,可惜他兩人都沒留下真實名字。


「畫部」旁邊,有 「呈報」二字,我不懂。我問過當今戲班的提場、畫部前輩友好們,都未見過。於是請教資深戲曲傳媒人馬龍先生,果然得出答案。呈報二字,應就是「呈交報館」,原來當時,劇本的曲詞,會按劇本一場一場印在報紙上,給讀者看。對,我想起了,舊時很多電影,都印行一本有曲文的小書,我就有一本《王昭君》,印上幾頁插曲資料,曲詞之外,甚至印有「簡譜」,根本可以直接攞出來,夾音樂唱一次。


《英》封面皮(圖6)寫了「潘志強」。封面內頁(圖8):「劇中人:畫部」、同時亦見角色名「朱允文、馬玉娥」,「麥超鴻」名字被刪去。可見曲本流傳至少四手人。


至於《火》(圖9):「劇中人:褒姒」。當劇者有:「麗兒、南鳳(紅筆)、少芬」。後頁(圖7)更見多人:頂見「林錦棠置」,然後是「素琴、梁X珍(正字待考)、白艳紅、白艷紅、嚴麗媚、寂珍」,前後至少共10人,使用過此劇本。


一份劇本,多人用過,好處是,二手可以看到上手演員的筆記,各種「間曲」(筆記)符號層出不窮 (圖11)。壞處是,假如某段唱詞,在今台戲刪掉,好自然演員會用筆框起該段落(圖12,圖13,圖14,圖15),但下一台戲卻要回這唱段時,在不能塗掉的情況下,演員唯有在框旁寫上「要回」。我曾見過有劇本,在同一框域中,寫「要回」又寫「刪」,多種字體重疊又重疊,起碼重複出現五次。如果你是演員,劇本傳到你手,看見如符咒般的記號,可有信心肯定今台戲是要回還是刪掉?


950400663319352

圖11:可見演員用筆間下曲詞。泥印本《火海葬香妃》埸次目錄與第一場


4019916128119507

圖12:《黃飛虎反五關》5-6


9603262396742815

圖13:《黃飛虎反五關》5-7


5243569710348148

圖14:筆框曲詞代表刪去。Zoom 《黃飛虎反五關》5-6



1298976329479984

圖15:框起一段舞台描述,還在框內打了個大交叉。Zoom 《黃飛虎反五關》5-7


30635758678689395

(圖16:泥印本《英雄掌上野荼薇》埸次目錄 與 第一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1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