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潘國靈"

【無形.像西西這樣的一個女子】遇見西西:「老派約會」之外(或曰例外)

散文 | by 潘國靈 | 2023-02-15

西西曾深情地形容書本為「她生命河上的羊皮筏子」,而她本人也自築了一隻「西西的羊皮筏子」,讓讀者在各自的生命激流中靜靜航行。作為眾多讀者之一的潘國靈,也憶述自己如何在西西作品的字裡行間與其相遇,並談及過去多年與西西的幾面之緣。人去了無法再見,但文字猶存,作品仍是活的,並且會一直延續下去。

情人與書——那些年作家們收過贈過的書

無秩序編輯室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2-25

情人節,你可曾、可會考慮送心上人一本書,表達你複雜的情意?《虛詞》編輯部邀請文藝界友好,包括潘國靈、畢明、黃鈺螢與熒惑,用文字記下曾經收過、送過的書,追憶一些值得記念的關係,一些值得閱讀的好書。

【2022・回顧】鄧小樺、楊佳嫻、潘國靈——2022讀過的好書

其他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1-01

踏入2023年,「虛詞」編輯部邀請了不同單位,分別從音樂、影視、書籍的角度出發,回顧2022並展望來年,繼之前的「給2023的十首歌」、「2022看過的十套戲」,這篇請來作家鄧小樺、楊佳嫻、潘國靈,各自分享他們在2022年讀過的每本好書。

一隻陌生的塑膠手錶(一則新冠病染十日談)

散文 | by 潘國靈 | 2022-12-30

二○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我有了一隻新錶。這隻錶比較特別,不在鐘錶鋪買,不是朋友送我,它不請而來,由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在傍晚連著一個膠明袋子親自送上門。錶是塑膠製的,沒有美感可言,陌生人給我戴上手腕,錶帶有幾個孔扣鬆扣緊沒多大關係,就是這段期間你要天天戴著,陌生人上門送錶前還先來個電話,叫我在手機裡下載一個程式,他給我戴上新的塑膠手錶後就在那程式上點了點,拍了一張照⋯⋯「不用怕,我全家人都中過。早中好過遲中。你中了現在就等於多打一針。」

百般文藝——「西西的多重宇宙 小說、新詩、評論」講座紀錄

報導 | by 吳偉康 | 2022-08-25

西西的著作至今有四十四本,雖已年過八十,但其卻能在2022年出版四部作品——《動物嘉年華》、《石頭與桃花》、《西西看電影》、《欽天監》,月前在書展舉辦的「西西的多重宇宙 小說、新詩、評論」講座,請來講者何福仁,嘉賓黃怡、劉偉成和潘國靈對談,分享個人對西西文學宇宙的看法。

【潘國靈新書】《總有些時光在路上》自序:旅人,不止一個

其他 | by 潘國靈 | 2022-02-07

疫情改變了當下人們對距離、對旅行的想像。如潘國靈於即將出版的新書《總有些時光在路上》所寫,旅行是身體的流動,是空間的轉移,離開自己所屬或無所屬的棲身地,在離與留之間的暫時過渡。「走遠一點」,是遠方傳來的召喚,其實也是自己的心在作動。但如果歸期無日或歸地不存,那就成了放逐。

【無形・蔬泥】《離》與游離,文學與時代的貌合神離 —— 訪潘國靈

專訪 | by 紅眼 | 2021-11-11

「離」有很多形式,也不只代表一種離開的選擇。它可以是撤離,同時又是偏離,是一座遠離權力中心的離島、一個已消失的離人,一種游離狀態,甚至是一支卦。翻開潘國靈新作《離》,如他形容,「離」的廣東話剛好就是「嚟」,同樣是個情感悖論。而創作人的自覺,往往是要拒絕單一化的書寫衝動,作為「異見的異見」,有著與主流聲音保持距離的複雜性。

以往淒風厲鬼,如今鬼影冇隻——潘國靈小說集《離》

書評 | by 沐羽 | 2021-08-26

自八年前的《靜人活物》後,潘國靈再次出版短篇小說結集《離》,文章時代感強烈,儼然以文字觀照香港在這十多年來的事過境遷,潘國靈在序中指出「社會發生許多變化,小說不一定跟隨社會步伐走,但時代的氛圍,以至具體社會事件,也許多或少銘刻其中」。不過,這些銘刻是背離的,是一種離別之姿。我們能看見的,是組合以及空隙之間的聚合與離散。

訪潘國靈《事到如今——從千禧年到反送中》——「失去」是通往寫作的力量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5-20

由抗爭年走進抗疫年,潘國靈重新整理自己有關城市文化研究的文章,編成新書《事到如今——從千禧年到反送中》。當生命不斷面對失去,一切跌到最幽谷的狀態,但在失去的過程,卻又迸發另一股力量,潘國靈說,這正是寫作最弔詭的地方。

【文藝follow me】《事到如今——從千禧年到反送中》:重回香港二十年——訪潘國靈

文藝follow me | by 楊喜盈 | 2021-04-20

潘國靈新書《事到如今——從千禧年到反送中》登場!今次呢本書回顧香港過去二十年,帶大家重新睇返歷史脈絡。如果有興趣就唔好錯過今集文藝follow me﹗ #潘國靈 #事到如今 #從千禧年到反送中 #社會 #文化評論 #文化 #作家 #香港 #二十年 訂閱虛詞無形YouTube Channel︰https://bit.ly/3dicXyY 讚好虛詞無形Facebook專頁:https://bit.ly/3dAe6BX ➤「文藝follow me」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

一個符號召喚的足跡印記,那些年在UA's看過的電影

其他 | by 潘國靈 | 2021-03-10

UA院線全線結業,潘國靈分享年前在《消失物誌》寫及的UA二文。有誰仍記得金鐘太古廣場的AMC,曾幾何時是UA金鐘戲院?UA德福結業,取而代之的是MCL德福?說到UA「關門」,其實UA也「死」過不止一次。

【無形.澳門時間】澳門雜憶,從此到彼

散文 | by 潘國靈 | 2020-12-08

香港與澳門雖然親近,在潘國靈眼中卻有著一種旅遊的想像,從大伙兒的親戚團,到成雙成對的情侶遊,以至近年以文化藝術、文學與電影為由的見聞。回歸後澳門在「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名片上花過功夫,又能否有效洗去娛樂博彩業這個過於耀目的土豪面貌?

【文藝follow me】潘國靈 x 白雙全:能成為旅友大概總帶著愛

文藝follow me | by 楊喜盈 | 2021-03-29

潘國靈同白雙全再次合作做展覽!白雙全以藝術回應潘國靈書寫既《伴離之旅》,兩人之間既文藝對話令作品昇華,仲多咗一個面向閱讀。白雙全一如既往帶俾觀眾特別既藝術體驗!想了解呢個超實驗性既作品?咁就要睇片同去展覽啦! #潘國靈 #白雙全 #離留之間 #伴離之旅 #緬甸 #視覺藝術 #對話 #文學 展覽日期:10 月 30 日 至 12 月 6 日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 4、5 樓 (灣仔港灣道 2 號) 開放時間:早上 10 時至晚上 8 時

潘國靈 X 卓韻芝:香港文學季開幕講座——我們總是迷路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10-28

或許真正的行李只有書,潘國靈又指出,城市或書都講求緣分,「有些書藉,有些地方大概終生都不會到訪;有些即便是到訪了,亦未必會重臨。」有幸重逢的話,舊日的經驗也將變質,「縱使城市沒變,書沒變,旅人卻必會改變。」旅遊與閱讀的本質有如曇花一現,這又讓潘國靈明白到旅遊書寫的重要性,因為「去旅行就如看書一樣,唯有在字裡行間你才真正置身其中,當你完成一本書或旅程,它就會快速褪色,所以必須在路上紀錄,或者在事後重構,其餘的就只能任它消逝。」

【虛詞.酒店有落】酒店可以是這樣的

散文 | by 潘國靈 | 2020-02-21

酒店可以是青春的,是迷宮的,是宗教的。酒店在潘國靈筆下有無限可能,還讓他想到酒店的房間號碼。經典的2046房間、《末日酒店》內的107號房間、白流蘇在〈傾城之戀〉入住的一百三十號房間...其實,潘國靈也曾寫過以酒店為場景的小說,且暗地裡把一個認識多年的女子的生日日期化作小說中的房間號碼。知道答案的話,且當作一個暗語吧。

閱讀作為抗體?——潘國靈與白雙全的「圖書館療養院」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9-04-23

潘國靈與白雙全合作的項目「閱讀感染:圖書館療養院」是「疫症都市」計劃一部分,「疫症都市」於大館設展,以藝術探討香港的疫症歷史,離開大館,潘國靈與白雙全則在油街建了一個異象圖書館,以秘密結社的形式進行活動。除了生理上的疾症,都市人的精神和心靈上還面對多少疾病,閱讀又能否為他們提供抗體?

「第十一屆香港書獎」:以書寫關懷社會

報導 | by 黃柏熹 | 2019-04-23

由香港電台及香港出版總會主辦的「第十一屆香港書獎」頒獎禮已於今天(6月20日)於香港電台廣播大廈舉辦,十一本獲獎書籍包括董啟章的《神》、潘國靈《消失物誌》、張婉雯《微塵記》等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