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的一巴掌,結果成為全世界的焦點,有人即時「政治正確判官」上身,但亦有人認為一時講笑,始終不應動手。但說來諷刺,相比這一巴掌,今年真正得獎的幾部電影,至今卻乏人談論。
不如又remind吓大家,我哋嘅年紀,細個一定有睇過亞視英文台播嘅The Benny Hill Show, Benny Hill最出名嘅,就係取笑/挖苦女性/老人家,甚至殘疾人士 (日本嘅志村健亦一樣)。要數當年《歡樂今宵》,盧海鵬一定係台柱,而鵬哥其中一個最經典嘅表演,就係扮泰迪羅賓唱歌。再近年啲,就有劇集Little Britain, 其實不斷拎弱勢社群,尤其殘疾人士唻開玩笑。但事實就係,呢啲橋段,放諸今日,一定受社會嚴厲批評,而Benny Hill晚年, 或後期嘅Little Britain, 實際就已飽受各界抨擊。
The Power of the Dog(犬山記/犬之力),一言以蔽之:Peter為Rose殺了Phil。簡潔得像逸馬殺犬於道,但我認為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除了「恨」外,「愛」也未嘗不是故事的主題;在「陽剛害人,雄風有毒」的「正確」思想之外,故事的「感情線」反而為人忽略。在我看來, Peter愛Rose,也愛Phil,這才是Phil的死因。
過去多年 Del Toro 為人津津樂道,還在影壇大放異彩的怪胎電影,都總是讓觀眾沉溺於「若你喜歡怪人」的驚世駭俗與凄美之中,建構出一個關於超越物種的禁忌之戀,亂倫、陰魂不散的愛情,或神魔人交錯的魅惑世界 —— 同時作為遠離現實歷史戰亂的平行時空。但來到《毒心術》,Del Toro 沿用相似的怪奇氛圍,卻將電影導向最為老生常談的道德批評,感覺像一個曾經以魔術表演引人入勝的高手,如今滔滔不絕拆解魔術佈局背後的騙人伎倆,還奉勸世人善惡到頭終有報,行騙只會讓人墮入魔鬼的誘惑。
電影《Drive My Car》是一條龐大而精巧的互文馬賽克隧道,自愛情與慾望的摹刻,至戰爭與和平的隱喻,無所不包。其面世與《羅生門》一樣,是作家與導演的相互造就。一如黑澤明把芥川小說〈羅生門〉和〈叢林中〉的主題精心糅為一體,濱口龍介同樣把村上的〈Drive My Car〉、〈雪哈拉莎德〉和〈木野〉的情節有機嫁接一處,遑論其對契訶夫(A. Chekhov)戲劇《凡尼亞舅舅》(Uncle Vanya)臺詞的裁剪勻注。此片上映後,相關評論為數甚夥。筆者不揣淺陋,亦略作管窺,以求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