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染也不妖,告別我的某段娛樂時代——訪「藝文在線等」新主持黃文意

專訪 | by  曾繼賢 | 2024-08-01

黃文意(Mandy)回到熟悉的錄影廠,周遭的事物卻是如此新鮮,換了身分,不再報導娛樂新聞,不再快閃旅遊世界各地,也不再飾演劇本裡的某某角色,而是靜下來與新一批觀眾漫談文藝。見慣Mandy的觀眾或會覺得這個轉換來得突兀,而與她素未謀面的觀眾,想要在網上搜尋她的名字,結果都是流於表面的花邊新聞,能夠通往她內心的文藝熱誠的卻是萬中無一。就在最近加盟「虛詞無形」YouTube頻道的文藝清談節目「藝文在線等」中,Mandy一直被掩埋的文藝魂得以燃起,在此告別她的某段娛樂時代。


看破追求表象的媒體時代


Mandy回想過往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文化研究系,她稱之為「啟蒙時期」,「它教會我很多社會論述的概念,令我理解到很多難題,拆解自己在社會裡感受到的不愉快,有種慰藉心靈的作用。」畢業的時候,Mandy並非沒有想過追一個文藝夢,不過「比我厲害和熱衷的同學有很多,我覺得這些工作輪不到我去做,連無薪的實習員工也爭崩頭,更何況有薪職位。湊巧TVB有娛樂新聞的主播職位,待遇也相宜,就順理成章入職了。」後來公司建議她轉做演員,時間變得充裕,不必每天上班,加上同期的主播介紹下,Mandy報讀了香港大學的比較文學及文化研究系碩士課程。


修讀過文化研究後,她理解到主流意識和權力架構的運作,以及人們的行為目的,於是看待電視台工作的目光也變得不同。她看過不少同事因為網民對於新聞留下惡意言論而耿耿於懷,但她明白網民是受到集體意識驅使,如此思考的話就不會容易受影響,「我深信這個學科最大的幫助是,教你不要隨波逐流,不要盲目跟著大眾的思想走。」


在大型電視台裡,尤其在娛樂新聞節目中,娛樂就是至上,嚴肅的思考要成為過去,要迎向娛樂的激情。2017年電視台邀請Mandy出演兩集旅遊節目,她期望能從中探討當地的風土人情,嘗試為節目帶來文藝資訊,「很可惜從來沒有發生過,他們表面說可以讓你多參與一些幕後工作,但終究是以按照他的意思進行。」


我們常說娛樂圈是大染缸,但Mandy也許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清晰知道自己需要甚麼,而不會一直被圈子裡的主流意見牽著鼻子走。「在電視台工作,很多人的思維縮到很窄,我留意到身邊同事,中學畢業就出來做模特兒,然後就入職電視台。而我們圈子裡像有種共識,就是『哪一天電視台不要我,我就再找不到工作』,令到你懷疑自己的價值,但現實不會如此。」她透露自己的「癖好」是喜歡到不同公司面試,從大染缸破瓦而出,從來不是為了受聘,而是在當中過程了解自己的能力,以及見識社會上不同機構的運作。


Mandy憶起中學的時候看過《字花》,就喜歡上鄧小樺的文字,一直記著她於是就到香港文學生活館應徵面試。雖然最終沒有受聘,卻受邀主持「藝文在線等」,考慮到難得過往的知識有用武之地,也可好好運用多年的主播經驗,Mandy很快便答應。


如果,羅蘭巴特講人話?


曾經是文化研究系的學生及娛樂新聞主播,Mandy當然明瞭現時「娛樂至死」的趨勢,改變的不僅是獲取訊息的媒介,也改變了知識結構,使得人類思考方法與行為舉止產生變化。長篇文章無人問津,標語式的短句或誇張的警句才是流量所在,Mandy卻希望在十多分鐘的清談節目中,成為以影像普及文藝的一份子。


面向大眾多年的Mandy,不輕言文藝特別高尚,但知識普及之路難關重重。她將自己定位為偏向大眾,多年的主播經驗告訴她,令觀眾聽懂內容是首要任務。她確信艱澀措詞具有排他性,容易令知識傳輸變得小眾化,這理念完全符合「藝文在線等」的宗旨:「知識、趣味、講人話」。她期望在節目中吸引不同類型的觀眾,「將文化研究的一些核心概念組織成羅大眾都能明白的東西」,她認為這觀念是源於雙親。「我的爸爸媽媽都是生意人,他們學歷不高,但堅信讀書有用,經常想知道我學過甚麼知識。然而,若今天我向他們說羅蘭巴特,他們未必會明白,但是我可以把它變成可理解的東西,而我相信有很多人喜歡這樣學習,所以把門檻設得太高的話,就會將人拒於知識門外。」


以往在電視台裡,很難滲透自己的想法在節目中,若然她要開一集「藝文在線等」,她表示首選推介2001年的美國電影《不一樣的爸爸》。「有些人覺得它被包裝成商業電影好像有點low,但我覺得它起碼可以吸引到很多人。它的主題是,一個智商較低的父親有無撫養小朋友的能力,但事件延展到法律層面時,人就好像成為社會的資產,法庭或是社會的普遍論述會認為女兒Lucy的潛質會糟蹋於父親手上,律師甚至以弱能家長的孩子獲得諾貝爾獎,來證明主角Sam的可能性,變相令人反思是否有社會貢獻才有存在價值。」


濯清漣而不妖


文首提及到Mandy的花邊新聞,總是以她的身世和外表而為她掛上不同銜頭,掩埋了她真正想向大眾呈現的面貌。「出淤泥而不染」無人不曉,下句「濯清漣而不妖」卻甚少人提起,Mandy的家境或是富裕,但她予人不媚世阿俗、韜光養晦的感覺。她笑言不明白旁人如何計出十億身家,甚至因此稱號而攻擊她,抹殺她的努力,認為「你這麼有錢,給我說一下無所謂吧」,但她強調很多財富是用自由兌換的,何況她向來憑自己的能力在社會打滾,後來便明悟「其實無人敢在面前指罵你」才沒那麼介意。


Mandy希望外界明白藝人形象雖是光鮮,但背後承受的壓力絕不比其他上班族少,很容易出現情緒困擾,甚至患上抑鬱症。她坦言不同工種也有其缺點,重點是如何獲取平衡,而她的方法是屏蔽社交平台上的留言和讚好次數。「帶善意的人們通常會留言心心眼,稱讚你好漂亮,但更多的是沒有甚麼意義的內容,而讚好次數的起伏又容易引起焦慮。以前我很喜歡google自己,看看論壇說甚麼,但通常看完都感覺快要心臟病發,現時我知道與網絡保持距離是最健康的方法。」


未來有望繼續於「藝文在線等」見到Mandy談文藝之外,她也希望嘗試進軍電台或者自製Podcast,還是熟悉的咪高峰最好,「始終電台DJ可以更自由地傳達個人思想。」現時她有份參與的「藝文在線等」已播出三集,談了電影《心跳五百天》的愛情哲學,又說了動漫《我推的孩子》的愛與伊底帕斯情意結,影片底下的留言不但讚賞美貌,更支持她繼續談文藝,她表示:「我比較喜歡這批的觀眾,參與了這個節目讓觀眾看見我不一樣的那面,其實感覺很開心。」


世上花瓶很多,內裡裝著的睡蓮卻很少被人看見。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曾繼賢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

悼念瘂弦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