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 | by 查映嵐 | 2021-10-05

今晚我在想,如果是藝術家帶頭搞這種娛樂活動,恐怕小則反應冷淡,大則引來大眾反感。這不一定是因為大家懷著「藝術=左膠」的偏見。我的看法是,藝術家往往跟群眾/世界保有一點距離(有距離才有觀察和思考;而作品就是這種距離的產物),但在運動之中,這點距離意味著他們難以真正貼近群眾和集體情緒的流動,因此藝術家/知識份子主導的活動特別有脫離群眾的風險。 (閱讀更多)

舞台表演與政治話術——評朱凱廸、何君堯港台《視點31》訪談

時評 | by 吳凡 | 2021-10-05

千萬別覺得掌握真理就天下無敵,怎麼掌握,怎麼表達是一個技術活。也不要以為這都是小人的雕蟲小技,是伎倆還是技術,要看怎麼用。避免被技術擊倒,只能是技術相當,迫得雙方赤裸相見,真理與歪理,正義與邪惡,方能對照現形。 (閱讀更多)

「人話」溯源及其他

時評 | by 朱少璋 | 2021-10-05

語言,主要是用來表達思想的。一個人「不懂人話,不會說人話」,極有可能是思想有問題甚或沒有思想,如此一來,與「人」的定義就有很大差距。因此朱先生說「不懂人話,不會說人話,乾脆就是畜生」——先請愛護動物人士體諒——這句話表面上看似極端,我們不穿鑿不附會,直接以中國儒家傳統講的「人禽之辨」為思考起點,朱先生這句話還是可以站得住腳的。 (閱讀更多)

因和果

時評 | by 韓麗珠 | 2021-10-05

我相信因果。只是並非完全明白,因果的運作方式。所謂因果業報,並非今天給了行乞者十元,明天便中了六合彩之類的快速簡單模式。每天都發生那麼多的事情,業在身語意之間迅速運轉,寄生在每個人身上的因果,就有更複雜的醞釀、成熟和誕生的路徑。 (閱讀更多)

藍絲=頭腦簡單?媒體與時代之爭

時評 | by 彭依仁 | 2021-09-23

與上一代人撕裂,是每個同情政治行動的人都會有的類似經歷。其中一項因素是:媒體決定人的政治屬性,媒體渠道決定一個人對社會和政治的見解立場。當我認定電視機是古董,大台節目是垃圾,喜歡看YouTube歷史頻道和NatGeo節目並甚少扭開電視的時候,CCTVB每日正在綿密地控制著包括我父母在內大多數上一代人的思維。 (閱讀更多)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時評 | by 譚蕙芸 | 2021-09-23

大學年代在沙田區住過四年,我對新城市廣場懷有感情。昨晚從白天遊行、傍晚十字路口攻防,到晚上趕到新城市廣場。從狹窄的通道進入中庭,我目定口呆,第一個感覺是:「這是新城市『戰場』」。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陳帥氣的美容課

小說 | by 黎柏璣 | 2025-11-07

小說 | by 潘梓傑 | 2025-11-07

【教育侏羅紀】宿舍的空床

教育侏羅紀 | by 梁智坤 | 2025-11-04

葉姐

小說 | by 楊彩杰 | 2025-11-03

搞軭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10-31

小刀

小說 | by 鍾粹 | 2025-11-01

奧迦斯的旨意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31

談《叮叮行》 ——筆訪詩人吳俊賢

專訪 | by 李浩榮 | 2025-10-30

【教育侏羅紀】白鴿

教育侏羅紀 | by 王思皓 | 2025-10-28

Heathcliff

散文 | by 俞宙 | 2025-10-24

七日失戀療程

小說 | by 水 | 2025-10-24

《風林火山》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