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by 葉嘉詠 | 2023-08-17

在西西作品的研究中,《我城》、《美麗大廈》的城市書寫,《哀悼乳房》的身體書寫等,都是熱門的課題,但較少人關注西西作品中的自然書寫。雖然《縫熊志》、《動物嘉年華》的動物形象已為論者留意,但自然書寫的範圍頗廣泛,除了動物,還有山嶺、海洋、植物等生態環境與生物,都屬於自然書寫一類,而西西作品中的植物,尤其是樹木,暫時還未有深入討論,葉嘉詠以〈土瓜灣敘事〉為例,嘗試為西西研究提供另一角度,展現西西作品中自然書寫的特色和價值。 (閱讀更多)

No turning back:全個世界都有電話

影評 | by 余達志 | 2023-08-17

二十五年時間,改變了一段友誼,亦足以扣連一座城市的命運。電影末段三人拿出舊電話,打開過去留給未來的SMS時間囊,鍾哲看到後思索不語,只係因為上面寫住一句「我哋自己冇變就得啦」。諷刺的是,當年的青梅竹馬,早已成為別人的老婆與母親,但真係冇變的,是摰友Raymond再次遠赴英國,只是今次或未有歸期。時代的浪潮擋也擋不住,唯有適應變幻原是永恆,觥籌交錯間,消弭離散的愁緒。映像之外,記得世代矛盾常與政治取態劃上等號,九十後與零零後要如何撼動時勢,但今日的移民潮,父母與子女分隔異地,劇中的麗英隨父親前往英倫之地,竟在迴異的時空下與他們口中的七八十後一脈相承。 (閱讀更多)

史爾特爾的劍火:《奧本海默》的反普羅米修斯解讀

影評 | by 雙雙 | 2023-08-22

《奧本海默》此史詩級電影上映以來,仍有許多值得討論的空間。雙雙從聲畫效果和場面調度剖析戲中的兩性關係,甚至借用精神分析學解構核試爆與性之於奧本海默的意義,最後重新闡述「非零但近乎零」其實是對原事件的局部放大,奧本海默在試爆前猶如薛丁格貓,而結果是盜火或滅世都是帶出一種「可怕的可能性」。 (閱讀更多)

By Order of the Peaky Oppenheimer

影評 | by 許朗 | 2023-08-11

飾演奧本海默的愛爾蘭演員席尼﹒墨菲(Cillian Murphy)的一雙憂鬱藍眼令觀眾印象深刻,許朗從對照其在代表作《浴血黑幫》與《奧本海默》的造型切入,探討兩部作品的主角的sigma male特質,繼而延伸到歷史背景,指出兩個故事的核心,始終是個人與集體的角力,吉卜賽人與猶大人具有一種同仇敵愾的共同經驗,惟兩位主角皆活於死亡的陰霾,餘生都躲不過戰爭烙下的詛咒。 (閱讀更多)

在所有溫柔與暴烈之間的知名不具

其他 | by Charlotte Wong | 2023-08-10

通過不同的即興課題,Adrienn將誘發的身體反應和情緒放在不同的容器/調度裡面,按捏再按捏,當中包含著她對這個世界的了解,又包含她對這個舞者的了解,也包含著她眼中七個舞者的共同或關聯。就這樣,舞者被安置在一種極端中的狀態徘徊,而你感受到舞者的內在游離在不同情感的界線之間,不由自主卻又悠然自得。一度讓我想起《墮落天使》中的哭泣,從自我的歡愉到哀悼一段模糊不清卻確實存在的感情,鏡頭還是落在同樣抽搐的肢體上,但觀者都可以感受到那情感的每秒變形。 (閱讀更多)

【新書】《文學看得開(作品篇)》:加西亞.馬奎斯《百年孤寂》:那樣巨大的孤獨

其他 | by 鄧小樺 | 2023-08-09

在文學館出版的新書《文學看得開〈作品篇)》,鄧小樺從經典名著《百年孤寂》說起,談到書中令人神魂顛倒的孤獨形態、魔幻和現實之間的關係,以及此書之於現今世代的意義。不論古今,原來在壓抑的時代,我們總可以憑藉想像力找到自由。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風林火山》:麥浚龍的世界

影評 | by 王建鏗 | 2025-10-08

編輯推介

消失的文學腦

散文 | by 無鋒 | 2025-10-16

九龍塘之夜

散文 | by 小煬 | 2025-10-15

伊卡洛斯

小說 | by 黎喜 | 2025-10-15

地震還未結束

小說 | by 楊焯雋 | 2025-10-10

那年切不成的月餅

散文 | by 陸裕欣 | 2025-10-0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10-03

詩三首:〈樹〉、〈某個瞬間就起了風〉、〈到達組詩〉

詩歌 | by 鄭偉謙, 梁偉浩, 李靈枝 | 2025-10-03

白頭翁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03

樺加沙日記(擬淮遠三則)

散文 | by Greenly, 羊格, 麥景琪  | 202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