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葉秋弦《綠皮火車》引起的思考

書評 | by  風緣 | 2022-09-05

(1)

看這書看得非常掙扎,看了頭一章之後放下了。隔了兩個多月才敢再看。並不是因為寫得不好,相反是寫得太好太真實。作者面對的是寫散文的難,也是家族書寫的難。她很仔細地書寫童年的事件,親人間的互動,他們的對話和想法。這是作者的主觀感受,也是親人給年輕時的她的印象。我從來都不敢這樣寫。每個人都有很多面向,對著不同人就可能換一張面譜,這並不是道德對錯,可能只是生活需要。親人面對稚嫩的作者時顯露的可能是最真誠的一面,一份關愛之情,但當時人未必預備這一面會被公諸於世。


“我發現舅父沒拿「笨蛋」當一隻狗來養。”(pg 29 〈老人與狗〉)


作者記述了舅父(老人),他女兒和老狗的故事。當中有老人與女兒的互動,也有老人與狗的互動,側寫出老人的慈悲和包容。記得我見過一個人在病榻床前把孩子通通趕走(其實不只見過一次),為了保存在孩子心目中健康和無所不能的形象,和作為父親最後的尊嚴。因此,就算是寫「光明面」我也不敢,不肯定親人朋友願意將自己的慈悲赤露躺開於人前。何況作者在書中也不諱言寫了一些人性的陰暗面。


如果說家族書寫,讓我覺得比較「安穩」的,我會推薦文於天的〈家宴〉,收於詩集《晚冬》(1)。他用了不少篇幅寫飯桌、餸菜和物件。家人聚餐於華人有特別意義,是社交多於飽腹。當中有很多不明文的規定,可以是約定俗成,也可能是家族的規矩。這些形成了回憶,也可以是傷害。


“蘸上辣醬吮多骨的魚,但吃不太多”(《晚冬》pg 31)


我喜歡那界乎含蓄與明媚之間的描述。


(2)

我讀她的文字非常擔心:她選字的重量,對人生的篤定和對世情表現出的蒼老。究竟這位年輕作者經歷了甚麼的變故,對她本應年輕的心境洗刷出那份世故。不,她的世故不是裝扮出來的,是由心而發的。是對人的不信任,似乎不是,似乎是因為深入理解所以如此肯定人是不願改變,或者,永遠都會故態復萌:


“你說你沒有來過西藏,我想是你此生都不會來的地方……”(pg 187 〈走進阿里〉 )


再對應文末的:


你的欣羨背後,我始終曉得你是不會來的。(pg 190)


人生不是應該充滿希冀和盼望嗎?怎麼作者總展現出一種看破世情的蒼老?


“你也會憐憫他們嗎?” (pg 189)


小男孩,我能和你玩多久的車車呢?(pg 196)


我有認真想過,自己大概不會寫出這份世故。是為了“不叫讀到我文章的親人朋友擔心”?


相應來說,我隨手翻了兩本鯨向海的詩集由《精神病院》(2)到《A夢》(3)差不多橫跨10年。在相對年輕的《精神病院》,詩人還會間中出神地漏出一點世故:


“我是要活下去的/那隻鳥已經替我死去”(《精神病院》pg 124)


但之後的詩集,他連選材都故意年輕而跳脫:


“他是我朋友,他不按讚”(《A夢》pg 38)


(3)


散文的困難在於相對簡約的技巧(相對小說和詩)而較難展現其藝術高度和意義。這本散文的厲害在於情懷的仔細描寫中表達出對社會和文化的關懷。作者在一次《開卷樂》訪談中有解釋部分文章是有指向地關注某一個社會現象並以訪問親人再寫成,這解釋了她的作品結構的部分原因。但她可能未必意識到(或者其實她意識到卻用很潛意識的方式寫):一個人的價值觀才是生成她文章都帶有相當重的人性和對人的憐憫和關懷,而這些並不是綠皮火車帶她離開故鄉才有,是早早流在她的血液裡,後來發生的事只是讓她更有技巧和力量和媒介去呈現出一切,當然她仍有選擇權去決定是否這樣表達和要不要表達。其中一篇〈逃〉(pg 126-130)寫得很深刻也非常完整,文章開段明確寫出是因為一本關於移工逃離的書開始,和一位印尼藉傭工 K在等垃圾車相遇,用簡單的對話將「劇情」慢慢開展。作者的「天真」提問無意傷害了K,卻可能因此激發了她的思考是否應該為人生「重新選擇」。短短的篇幅寫出對人的關懷和生命的反思。


(4)

請放心,我並不是要批判作者,更不是要給她甚麼建議。因為我有讀到她上個月在《虛詞》發表的〈明天之後〉,她已經可以不緩不急地寫出一種迫切的心情,依舊關心社會和世情,但已經洗走了蒼老,換成一種一塵不染的平靜。非常期待她的新作。


參考:

1. 《晚冬》文於天,電光石火工作室(2021年)

2. 《精神病院》鯨向海,大塊文化(2006年)

3. 《A夢》鯨向海,逗點文創結社 (2015年)

4. 〈明天之後〉葉秋弦,刊於《虛詞》(2022年7月3日)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1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