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by 鄧正健 | 2019-10-19

漢德克在南斯拉夫的政治問題,長期表現出一種「文學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的矛盾面貌,尤為令人反胃的,是他一直旗幟鮮明地支持米洛舍維奇在波斯尼亞戰爭中的所作所為,並在戰爭結束後寫下兩篇遊記《多瑙河、薩瓦河、摩拉瓦河和德里納河的冬日之旅,或給塞爾維亞的正義》(Eine winterliche Reise zu den Flüssen Donau, Save, Morawa und Drina oder Gerechtigkeit für Serbien, 1996)及 《冬日之旅夏日補遺》(Sommerlicher Nachtrag zu einer winterlichen Reise, 1996),試圖為塞爾維亞種族主義「平反」。 (閱讀更多)

發明「火車便當」的男人其實不是他! 是AV導演也是思想家:《全裸導演 村西透傳》

劇評 | by 沐羽 | 2019-10-15

與法國哲學家巴塔耶的情色哲學類近,在狂喜與高潮的那一剎那,是沒有語言可以觸及的,頭腦的完全空白與失去意識,如同一場小小的死亡。一切意義都得從事後追溯。村西透的色情哲學,正是事後以加工與潤飾去補足,去捕捉那人類對於禁忌與反差的渴求。讓影像與語言伸出手去觸碰那不可觸摸之物,嘗試先發制人,預判出大眾的愛好,讓熒幕前的觀眾參與犯禁的過程。 (閱讀更多)

《萬千痛愛在一身》:電影無法拯救世界,卻能安撫人生

影評 | by 陳芷盈 | 2019-10-29

「愛或許能移山倒海,卻不足以拯救一個你愛的人。」 「拯救我的是電影。」 (閱讀更多)

《花椒之味》:主流華語片的倫理問題

影評 | by 劉建均 | 2019-10-04

《花》片的設定令角色行為符合道德規範,於是觀眾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他們。不少華語片也存在這個問題,我也可以拿近年港產片作例——《翠絲》(“Tracey”,李駿碩導演,2018)中的政治宣言、《淪落人》(“Still Human”,陳小娟導演,2018)毫無逾距的主僕情深。外國的月亮不是特別圓,也不是沒有這樣的作品,但《海》片的人性缺陷、《人魚沉睡之家》(“The House Where the Mermaid Sleeps”,堤幸彥導演,2018)中的道德爭議(雖然結局太爛),在主流華語片始終太罕見了。 (閱讀更多)

國非我的國,愛又何從愛

時評 | by 顏純鈎 | 2021-09-23

國既不是我們的國,這個國又顯然沒有值得我們付出愛的條件,那麼我們宣稱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愛,那是出乎本心,天公地道,更可以理直氣壯,不必遮遮掩掩,欲說還休。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看《貓貓的奇幻漂流》雜感

影評 | by 泊泉 | 2025-05-07

編輯推介

《貓貓的奇幻漂流》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5-09

代溝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