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9-09

由麥婉欣導演執導的港產短片《你在嗎》(I Have Arrived)在美國獨立短片獎中獲得六項殊榮,包括最佳男演員及最佳小演員。該片以鐘錶為核心意象,透過孩童視角探討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旨在改善親子互動及情緒健康。影片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並結合靜觀理念,提醒家長珍惜與孩子的相處時光。 (閱讀更多)

與高谷史郎共探時間真貌 坂本龍一最後舞台作品《TIME》 明年初登錄香港藝術節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9-05

坂本龍一與高谷史郎合作的舞台作品《TIME》,將於2025年3月在香港藝術節上演,探索時間的真貌。該作品從多種夢境的文本出發,如夏目漱石的《夢十夜》、能劇故事《邯鄲夢》和莊子的《莊周夢蝶》,通過聲音、舞蹈、視覺裝置及由水形成的鏡面築構舞台,呈現夢境與時間的交錯。坂本龍一認為,夢破壞了時間的線性特質,並呈現出被邏輯掩埋的真貌。高谷史郎的設計將自然的時間尺度融入作品,探討生命的循環與無常。這部作品在坂本龍一逝世兩年後上演,延續了他對時間和存在的深刻思考。2025年「香港藝術節」完整節目及詳情將於10月公布。 (閱讀更多)

《跨越歐亞:香港報刊抗戰文藝資料翻譯與選輯(1937-1945)》新書對談── 協商、重構與超越 講座紀錄

報導 | by 施勁超 | 2024-08-24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鄺可怡早前出版鉅著《跨越歐亞:香港報刊抗戰文藝資料翻譯與選輯(1937-1945)》,並與張歷君、鄭政恆,陳智德舉行新書對談會,施勁超摘錄並整理了各位講者分享的內容。鄺可怡先以三個關鍵詞介紹編著《跨越歐亞》的過程和構思——「重構」、「超越」和「協商」;陳智德以三、四年代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視野,分享他作為讀者和研究者,對《跨越歐亞》的所思所感;張歷君回憶當年小思老師已強調戴望舒編《星島日報.星座》的重要性,他再以書中四篇提及瑪雅可夫斯基的著作為例,淺析鄺可怡如何以跨文化視野將俄國形式主義等議題帶到香港。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小說 | by 吳紫翹 | 2025-11-15

觀塘道沒有塞車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1-14

《兒子》:冰冷房間裡的大象

劇評 | by 李浩華 | 2025-11-13

《醜婦》:兩個傳言的世界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11-12

陳帥氣的美容課

小說 | by 黎柏璣 | 2025-11-14

小說 | by 潘梓傑 | 2025-11-07

【教育侏羅紀】宿舍的空床

教育侏羅紀 | by 梁智坤 | 2025-11-04

葉姐

小說 | by 楊彩杰 | 2025-11-03

搞軭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