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利奧·巴爾加斯·略薩逝世 享壽89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4-14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秘魯籍作家兼詩人馬利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逝世,終年89歲。其長子Alvaro Vargas Llosa於4月13日在社交媒體X發表聲明,表示父親在家人陪伴下安詳離世,並稱:「他的離世將令親朋好友與讀者感到傷感。但我們希望大家能像我們一樣,從他漫長、冒險且富有成果的一生及其留下的作品中找到慰藉。」


略薩一生創作了包括《城市與狗》、《綠房子》、《酒吧長談》、《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世界末日之戰》等在內的五十多部小說,以其詭譎瑰奇的創作技法和豐富多樣且深刻的內容聞名,被譽為「結構寫實主義大師」。他與Carlos Fuentes、Julio Cortázar、加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等人並列為1960至70年代拉丁美洲文學「爆炸」(Boom)時期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此外,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評審會指出,略薩的小說「描繪了權力結構,並以反抗、起義與失敗為主題,留下犀利的印象」,因而授予他該諾貝爾文學獎。


略薩生於1936年3月28日,父母離異後,他隨曾祖父母遷居玻利維亞科恰班巴。10歲時,他回到秘魯,並於16歲時創作了他的第一部舞台劇劇本《印加的逃亡》。後來,他移居利馬,就讀於聖馬可斯大學,修習法律與文學。1958年,他獲得獎學金前往西班牙馬德里大學深造,並在歐洲期間開啟了文學創作生涯。


略薩首部長篇小說《城市與狗》於1962年出版,該作品根據他在萊昂西奧·普拉多軍校的經歷撰寫。書中揭露秘魯軍校的腐敗與虐待現象,隨後遭到軍方將領譴責,稱其腐化墮落、包藏禍心,甚至指控他「拿厄瓜多的錢」,意圖「打擊和瓦解秘魯軍隊的士氣與風紀」。軍方最終將一千五百冊《城市與狗》在該校廣場公開焚毀。1990年,略薩回顧這段經歷時,將其描述為「極其創傷的體驗」,並表示在那兩年中,他深刻體認到秘魯「是一個充滿暴力和苦澀的社會,由社會、文化與種族派系間的徹底對立構成」。


《城市與狗》出版後廣受讀者肯定,隨後被翻譯成超過二十種語言在全球出版。其後,略薩陸續發表了《綠房子》(The Green House)和《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Captain Pantoja and the Special Service)等作品。《城市與狗》與《綠房子》兩部著作為他贏得了秘魯國家小說獎及西班牙文學批評獎等多項殊榮。


1976年,略薩與馬奎斯在墨西哥一家電影院發生爭執,此後數十年未曾聯繫,直到2007年雙方和解。2017年,略薩公開澄清爭執原因,指出兩人因對古巴及其共產主義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Fidel Castro)的立場截然相反而引發衝突。


1990年,略薩參選秘魯總統,主張以古典自由主義拯救國家,擺脫經濟混亂與馬克思主義暴動的困境,強調個人主動性及不受國家干預的理念。然而,他在第二輪選舉中以壓倒性劣勢敗給農業學家兼大學教授藤森謙也(Alberto Fujimori)。敗選後,略薩移居到西班牙,並於1993年取得西班牙公民身份。次年,他榮獲塞萬提斯獎(Cervantes Prize),這是西班牙語文學界的至高榮譽。其晚期作品包括2000年的《山羊的盛宴》(The Feast of the Goat)和2006年的《壞女孩》(The Bad Girl)。


略薩在2010年接受諾貝爾獎採訪時表示,他深受法國作家Gustave Flaubert啟發,「因為他雖非天生天才,卻憑藉努力、承諾、毅力與紀律成就了自己的天才。」 他進一步闡述文學與政治的關聯:「我深信,民主文化以及基於自由與人權的文化之所以可能,是因為有藝術、文學及文化感化的人們,他們關注現實中的苦難、不公與濫權。因此,我認為文學不僅帶來愉悅,也是推動生活前進的重要工具。」略薩在諾貝爾文學獎致辭時更對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表示支持,稱他為「一名中國戰士,在他的國土上贏得了民主的桂冠」,並批評民主社會因迎合專制者而未能支持翁山蘇姬與劉曉波等人。


略薩雖然發表了這些言論,仍受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北京塞萬提斯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等機構邀請訪問中國。他在演講時亦為民主發聲,雖未提及中國,但他以小說《酒吧長談》開始,指出小說旨在表現「獨裁和專制如何侵蝕社會,使政治色彩較淡的活動被迫進一步遠離政治,從而使社會更加墮落。」他強調:「不應只把政治留給政客……每一位公民都應該參與他所處時代的政治生活。正是從參與開始,才能結出最好的果實。」讓人中國聽眾反思獨裁及專制相關的議題。


略薩也因爭議性言論引發社會批評。2019年,他將墨西哥記者被殺害人數上升(過去十年超過100人)歸因於新聞自由的擴大,稱這「允許記者說出以往不被允許的事情」,因而遭到譴責。雖然他同時指出「毒品交易在其中扮演絕對核心的角色」,但部分評論家認為他未對受害者及其家屬表達足夠同情。2018年,他在西班牙《國家報》專欄中稱女權主義為「文學最堅定的敵人,試圖將其從大男子主義、多重偏見與不道德中淨化」,此言論引發軒然大波。


2020年時,略薩在西班牙《國家報》(El Pais)發表《回到中世紀》一文,稱「(新冠)病毒來自中國」,並且由於病毒關係,使人們活在恐懼之中,猶如重返中世紀。 文中,他指責中國的政治體制導致新型疫情在全球蔓延。其後中國駐秘魯外交部發表聲明指略薩「不負責任的攻擊指責中國,論調荒唐惡劣」,對此表示強烈反對。


略薩一生創作出眾多經典作品,以文學揭露當時秘魯的問題及獨裁問題,其不畏強權及敢言的性格,受到眾多讀者欣賞,在全球留下深遠影響。誠如秘魯總統府在X平台上表示:「他的智慧與豐富作品將成為後代的永恆遺產。」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4-10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漫想《米奇17號》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4-08

後超人時代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4-08

【教育侏羅紀】病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4-07

雞蛋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07

詩三首:〈慣性〉、〈鵝之悲歌〉、〈這一邊和那一邊〉

詩歌 | by 丘亦斐, 王培智, 侯蔽 | 2025-04-04

廢話文學

散文 | by 潘逸賢 |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