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dance-to-be」:觀眾在階段性呈現的參與和與藝術家的交流

報導 | by  陳偉洛 | 2023-01-16

去年是不加鎖舞踊館駐場編舞平台「Unlock Body Lab: dance-to-be 」(dance-to-be)舉辦的第三年。對參與者來說,最珍貴的除了能擁有一定的場地支援外,與不同人發生交流及討論都是參與者重視的一環。在dance-to-be計劃尾聲,參與編舞會集合近半年的研究和創作成果,並作階段性呈現。呈現過後創作者與觀眾的交流環節有一個特別的框架,有别於一般演後坐談, dance-to-be 創作者或創作同行會準備問題,拋予觀眾回答並引領延伸思考,大大改變了觀眾於演後在創作者身上尋找答案的慣性。


以下是「dance-to-be展演——第一部分」當日討論内容的節錄,由呈現方法到呈現效果,章節段落安排,空間安排及意義,如何閲讀情景與身體聯想與自身關聯等等都被談及。


M:dance-to-be創作者(何梓筠)及創作同行(李偉能、李漢廷、劉曉江、Human Wu )

A: 觀眾


M:大家覺得個口琴有咩用?…...純粹我係from一個聲音嘅角度......幾有趣係佢講呼吸,咁佢就有一個工具去幫手。


A: ...都好形象化咗個呼吸,平時呼吸我地睇到聽到,咁但係with個口琴就好聽到有啲 performer 個幅度大啲,有啲 就細啲,而我都幾鍾意佢地呼吸的時候要靜止,閉氣的時候郁,喺佢地都幾長一段、要跑、要落地之後企番起身,個個都用住個口琴,就聽到個個人的呼吸都唔同,跟住又會有harmony,就覺得幾有趣。大家都係做一樣的task,大家都係咁攰,但係個呼吸pattern係好唔同,跟住我都幾鐘意呢種好形象化的呼吸。


A: 我覺得口琴係一個好聰明的選擇,吸同呼都係會有野通到落去。我自己吹管嘅本身,所以好理解呼吸嗰樣嘢就係無時無刻都係我地自己conscious…佢呢好似partly amplify 咗個呼吸,即係你呼吸的所有modulation 都去曬口琴到,但又唔exactly係… 尤其係聽到有一個第一下佢地放低個口琴嗰陣,我就聽得翻佢地啲 呼吸聲,嗰下呼吸聲係超大聲,即係嗰個contrast係難忘的,然後我又覺得呢個遊戲規矩set得好好,即係跳舞我唔識啦,但我見到一個咁簡單的規矩,自自然然嗰啲variation就好明顯見得到。我尤其深刻嘅係見到佢地第二個movement,閉氣先至郁,咁嗰度一開始就精力充沛,跟住係一個缺氧的狀態下郁就跌watt跌得好快,我係去到嗰度見到一個好準確的改變。


A: 我係冇睇開舞嘅人啦,唔係好識得閱讀舞蹈,但都叫有少許music嘅 background。我覺得口琴係一個好好嘅引子帶我去閱讀,除左好physical嘅呼吸,你個人嘅狀態,節奏,even可以再幫我睇身體overall點樣用。其實我自己最深刻反而係一行入門口嘅時候,未見到dancer嘅時候,係佢地warm up嘅時候,已經聽到啲聲去令我產生curiosity… 幾時完左個warm up到開始其實都唔係一個好清晰嘅transition,即係入左個soundscape到,之後個scene就好自然咁開始。


A: 頭先講過個規則我都同意係set得好好,其中一個原因係,只係睇個規則係未知道你會點樣感受,咁所以到你想通咗個規則,清晰咗,就可以俾個經驗去真正 understand,究竟個規則點解會咁樣set,或者個規則variation帶到啲 咩野。


M: dance-to-be我自己理解都幾鼓勵年輕的創作者去用自己的方法,或者一齊去搵一啲 方法。個過程係好緊要的,所以係好多時候搵到一啲方法出嚟,可能製造嘅production唔知個show係點樣嘅。即係可能係好 focus 係個過程到,然之後衍生咗一個咁樣的嘢出嚟,咁呢個野的reference 呢,for artist(參與編舞)嚟講可能佢都未必有reference。即係唔似我讀作曲嘅,我讀書嘅時候,作曲的training system就係對住reference抄,抄好多次之後就會有自己的野。所謂抄,即係你要聽好多composer,聽好多reference,簡單啲 嚟講,學左好多技巧,然後係好多reference底下去所謂好似識創作。呢個係讀書的時候嘅system, 但係喺 dance-to-be就比較唔係take一啲reference之後以模仿去做啲新的創作,反而係一齊去處理個過程多少少,即係一啲thinking process,咁變左其實最尾嗰舊嘢,佢就好難reference to某一啲嘅作品。


A: 我覺得我係冇reference到任何野嘅,但我諗我知道呢個係work-in-progress嘅東西啦,所以我覺得大約知道有個skeleton關於呼吸,而中間會發生啲咩,我係完全冇expectation嘅。咁我諗呢樣野有啲似睇啲真係比較experimental music嗰類東西,都係我somehow知道大概個囊係咩...另外我諗到嘅係細個同朋友玩嘅野,對我嚟講啲rules就好似細個同隔離屋個小朋友玩,例如我地一齊唔好唞氣呀,就諗翻細個嘅情況。所以我最大的reference係玩囉。


A: 我有一個好奇,究竟編舞同埋個聲音安排上面個關係點樣發生。我舉例係第一個 chapter/movement嘅時候,最尾慢慢行嘅時候係大家一齊synchronise嗰個呼吸,which is個聲音係齊上齊落,但係原本可能喺甩左個口琴的時候,每個 dancer行嘅pace同佢地original自身的呼吸節奏都唔同。因為加咗個聲音 dimension而對個choreography嘅轉變有幾多?… 之後都帶左我去下一個問題就係,part 1喺一個比較overall都係harmonious/unison嘅一個段落,咁去到 part 2就係去翻individual啲,但係有一個位我自己有個問號嘅就係,後果兩位dancer 用個口琴嘅時候 introduce 咗可以玩唔同嘅pitch,呢一個 difference好似冇被address到。對我嚟講我會有種initiative,佢好似帶嚟一種hierarchy嘅出現,好似係需要被address。


A: 我都同意個pitch嘅轉變,其實係有少少令我覺得嗰個人跳出左成個組合。因為你本身設計係講緊個工具或者係彰顯呼吸,但係當舞者嘅意識令到佢有更多variety,嗰陣時我會開始係到諗佢想透過個口琴再講啲咩嘢故仔俾我聽呢,跟住我會覺得佢係自己有一套論述。咁就係嗰個位,我就開始覺得佢地每個人都有想要屬於自己嘅element,又未必完全個個都好乖咁係想話俾你聽我嘅呼吸,咁開始就唔知你想表達啲咩嘢。


A: 我比較想知點解你要觀眾坐落嚟,由觀眾席移到台面,因為俾我嘅感覺係一個觀賞嘅角度同一個參與的角度,所以想知道編舞係未有呢個意圖。


A: 我覺得成件事嗰個presentation係由呼吸出發,之後佢帶到口琴呢一個物件去傳遞一個信息俾我地知佢地inhale/exhale緊,但係對於口琴的旋律我就唔係咁留意,我係留意佢成個rhythm多啲。咁之後就會connect到今次係dance嘅話,一般都會同節奏有關,咁就connect到舞者點樣去決定佢地嘅movement。之後就有一個現象就係個身體同個地板嘅connection,因為有一part佢地有特定嘅movement,會跳、會拖行、會跑,呢三個pattern係一個重覆嘅rhythm,呢個組合係可以同旋律冇關...


以上節錄的討論內容可以大致顯示出一個中期展演的主要結構,亦可從中觀察觀眾如何從自身引發思考及如何閱讀編舞何梓筠在作品上所展示的身體。


當不同面向的討論是建立在相對應的框架中,不同人的主觀聯想和感受都能夠提出原因,可以在客觀線索中進行交流,進而互相理解和提問,讓討論回答觀眾本身存有的疑問或困惑,讓觀眾在自身找到答案,而非從創作者身上解答。


透過如此討論,觀眾能夠在群眾交流中看見自身對美學理想的內容與原因;對觀察事物角度的限制;對過往回憶的反照與產生同理的理由;對作品意識形態的批判和認同等,這樣觀眾就不會停留在需要自身無限閱讀符號內容但找不到出口進行對話,亦避免因創作者說一句「你睇到咩就咩」或「你感受到咩就係咩」等了無邊際的言論而被推到自我懷疑的孤島上。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周處除三害》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5

堂郎

小說 | by 李俊豪 | 2024-04-05

一個清明,和無數個

散文 | by 王崢 | 2024-04-03

臺灣現代攝影之父張照堂離世 享壽81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3

以後

散文 | by 黃戈 | 2024-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