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黃柏熹 | 2023-03-27

黃柏熹認為電影《回首爾後》(Return to Seoul)有個非常準確的中文譯名,相比「回到」,「後」可能才是電影的真正關鍵。看著主角Freddie橫渡八年的成長歷程,歸根究底,所謂「根」不是指國族或家族上的認同,而是她如何攜著身軀穿過一切,最後回到自己身上。相比尋根電影,它可能更似一部超越國界的成長電影。 (閱讀更多)

關於浪漫愛情,我說的其實是……——《風再起時》

影評 | by 葉嘉詠 | 2023-03-23

不少影評都討論過《風再起時》反映的香港政治、導演疑似模仿的風格、還原舊香港的場景等,而「浪漫」很多時候與「愛情」連在一起,葉嘉詠這篇文章集中討論磊樂、蔡真和小愉,南江、蔡真和Cora的愛情,深思他們到底浪不浪漫,而浪漫的愛情又是如何在電影中展現。 (閱讀更多)

傑出藝術家可享有倫理免死金牌嗎?——從《Tár》和取消文化議題談起

影評 | by 朗天 | 2023-03-21

美學上,我們一直有天才首出抑或受眾首出的歧異。天才首出的美學以天才藝術家生產「美」,「美」當然是由他們界定,因而他們自然擁有這方面的無上權威;受眾首出的美學則強調美學判斷由鑒賞者提供,所以「美」該由審美判斷保證。大家都講究品味和想像力(尼采和佛洛伊德之後則加上無意識),但天才美學還多出了創意或創造力的尊崇,所以一直在理念上主導著藝術文化界的意識形態。 一但考慮到天才問題,便來到那殘酷的事實認證——人人都可以(嘗試)做藝術家,但不是人人都是好的藝術家。創作的確有天份之分,賢愚之別。為了平權,我們必須接受平庸,以至有意無意混漫評鑒標準,弄得模糊難辨。當美醜高低不再能輕易判別,藝術評論便順理成章成為「畀面派對」或赤裸的權力遊戲。 (閱讀更多)

流水落花的每天──以〈愛是...2.0〉作註

影評 | by 江俊豪 | 2023-03-20

人類因愛情而建立家庭,中庸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愛情是君子的彰顯,是親情,即父母之愛的承載與延續;是恩情、友情,合異姓之好,期望白首偕老。豬文以柏拉圖的《對話錄》看愛情現象,指出愛情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故柏拉圖的理想愛情並非指現實中的愛情,因世上的愛皆不完美。若要愛,就如他老師蘇格拉底所說的只可愛慕真理,因為唯有真理才是完全的,但甚麼是真理呢?這是巡撫彼拉多對耶穌的詰問。人能靠理性啟蒙逃離Eros欲望的洞穴,但柏拉圖的理想國,那理型世界裡的Agape愛情,多少人能觸得到,摸得透? (閱讀更多)

石頭公社《未境作業.挫敗之慾》——藝術平權的實踐與挑戰

劇評 | by 丘思詠 | 2023-03-17

《未境作業.挫敗之慾》是石頭公社(澳門)繼2021年於第三十一屆澳門藝術節首演後,再於「香港藝術節@大館」的演出,結合了澳門及瑞士兩地共十一位特殊演員及四位分別來自澳門及德國的演教員的共同創作,導演之一的莫倩婷希望利用創作能達到「藝術平權」的理念。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陳帥氣的美容課

小說 | by 黎柏璣 | 2025-11-07

小說 | by 潘梓傑 | 2025-11-07

【教育侏羅紀】宿舍的空床

教育侏羅紀 | by 梁智坤 | 2025-11-04

葉姐

小說 | by 楊彩杰 | 2025-11-03

搞軭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10-31

小刀

小說 | by 鍾粹 | 2025-11-01

奧迦斯的旨意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31

談《叮叮行》 ——筆訪詩人吳俊賢

專訪 | by 李浩榮 | 2025-10-30

Yet are we tomorrow’s men

散文 | by 孔銘隆 | 2025-10-29

【教育侏羅紀】白鴿

教育侏羅紀 | by 王思皓 | 2025-10-28

Heathcliff

散文 | by 俞宙 | 2025-10-24

七日失戀療程

小說 | by 水 | 2025-10-24

《風林火山》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