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呂永佳 | 2021-11-25

《梅艷芳》所論述的「香港女兒」傳奇,有人含淚離場,亦有人認為電影拍得刻板。2個多小時的電影值得看嗎?呂永佳認為單單是聽3分鐘的《夕陽之歌》,就值得了:「梅艷芳要穿上婚紗,唱《夕陽之歌》,一個人走上天堂之門。倔強、永不低頭,她即使離開世界,沒有人敢說她輸給任何東西。這是她給香港人的信。」 (閱讀更多)

土有香,根有緣——〈親蔬〉展覽一隅

藝評 | by 江俊豪 | 2021-11-25

香港文學季今年以「土有香,根有緣」為題的〈親蔬〉展覽,配以五種根莖植物: 紅菜頭、蓮藕、山葵、馬蹄和薑。在緣來緣去的盤根交錯下,生命在孕育、成長、結果,亦只有深埋泥土下的根莖,才會真切珍惜、體味大地的香氣與溫情。 (閱讀更多)

「我們」的梅艷芳:《梅艷芳》的親情和愛情

影評 | by 葉嘉詠 | 2021-11-26

《梅艷芳》自上映以來就備受爭議,風評兩極。作為一部回憶香港的懷舊電影,同時也像一部人物紀錄片,但電影始終無法完全呈現人物的整個人生,葉嘉詠便從電影中「生父的缺席」與「異地的對比」作為切入點,探討導演在傳記電影改編上如何建構梅艷芳與「我們」的關係。 (閱讀更多)

無論你去到幾遠,記得要返屋企——簡評第四屆平地學生電影節

影評 | by 蘇麗真 | 2022-05-10

在人們隨地域不斷流徙,意識躁動不安的時代,平地映社主辦,第四屆平地學生電影節於 11 月 18 日至 28 日舉行,影節分為多個單元,包括「三尖八角」、「FF原是永恆」、「過去進行式」、「一夜長大」、「返屋企」、「家的形狀」,放映 20 齣本地及亞洲學生的影片作品。本文將評析劇情片《中轉站》及紀錄片《孩子,我回來了》,兩套均拍於 2019,反映不一樣的離愁別緒。 (閱讀更多)

革命、刺殺、正義與大愛

書評 | by 彭礪青 | 2021-11-15

最近幾年間,卡繆著作的台灣譯本再版、重譯紛現,或者亦反映了這個政治動盪的「極端年代」。彭礪青認為,一般論者討論卡繆著作的思想軌跡時,會談到荒謬和反抗,但同時卡繆畢生也在思考殺人和被殺背後的合理性,探討透過謀殺實現革命正義的矛盾。卡繆並沒有提供一套教條,他看重的是每個人在這些困境中如何取捨。也許最後陪伴你的只是絞刑架,眾人都嘲笑你,你的革命正義、你的大愛也只能由上帝或者你自己來欣賞,明明希望懸民於水火但這些「民」卻無法明白,歷史也沒有因此而改變。真正的正義必然是矛盾而孤獨的,革命也是矛盾而孤獨的。 (閱讀更多)

救贖靈魂與重生——〈迴光物語〉

其他 | by 姚慶萬 | 2021-11-12

從大海到宇宙,到「物語三部曲」第二首〈迴光物語〉,宇宙究竟在哪裡?姚慶萬便從救贖去討論歌詞。承於文學作品的救贖各有意涵,譬如《懺悔錄》便蘊含基督教原罪與救贖的觀念,但不變的是,懺悔過程包含「罪人」、「救贖」兩個層面。而〈迴光物語〉透過個體的煎熬,透過懺悔,希望為三部曲故事的主角清洗所犯下罪得以重生。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周處除三害》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5

堂郎

小說 | by 李俊豪 | 2024-04-05

一個清明,和無數個

散文 | by 王崢 | 2024-04-03

臺灣現代攝影之父張照堂離世 享壽81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3

以後

散文 | by 黃戈 | 2024-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