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香港文學季「灰白質留言:文學X視藝」已於4月18日在大南街合舍落下帷幕。這是一個探索「記憶」的展覽,而其所經歷的風波恰恰是個推翻、覆蓋、抹除記憶的行為,在記憶病變之前,我們該如何面對它?
第七屆香港文學季以「親蔬」為主題,字面意思是親近蔬菜植物,也有透過植物與食物,去探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親疏關係。最近「土有香,根有緣:文學X視藝展覽」開幕,展出五組作家及藝術家以五種蔬物作為創作養分的作品,帶大家鑽進地底,看看那些深入泥土的植物。
香港文學季的「土有香,根有緣」展覽日前開幕,作家及藝術家選取了五種根莖植物,進行創作。展覽題目乃拆字而成,土有香則為香土,含蓄而有情,呼喚著自身土地之愛。文學所渴望的,無非在某種空間中鬆散生成。
在彷彿沒有存在過的2020年,迎來香港文學館「離留之間:文學 X 視藝展覽」的開幕禮,以文學將無法出行的鬱悶連結起來。離開甚麼?回到哪裡?十二組作家與藝術家,在離留之間的過程裡思考、創作。仍然相信一切的結果未定,相信所有事情仍有改變的可能,或許這就是文學與藝術為我們帶來的希望。
近年發生過多種政治審查事件,藝術自由、表達自由於是成為是次選舉的重要關鍵詞,不少候選人都提到「藝術自由約章」,如何落實約章,保障藝術工作者進行創作或與不同機構合作時,避免因個人政治立場而面對壓力,捍衛香港表達自由;此外,亦有不少聲音關注藝術平權、藝術通達服務。而在視覺藝術與文學藝術兩組,則鮮明出現本土藝術與中方統戰兩派之間的爭持。
時值盛夏,香港人經歴了一場又一場大大小小的對話(或對話失敗)。對話一詞精妙於「對」字,成雙成對,理應是兩人一來一往,有機交流,多元發聲,才算對話,切忌錄音機式的單向灌輸。而同樣時值盛夏的八月,香港文學館舉辦「自宅字築:文學 x 視藝展覽」,邀請了九對香港文學人和藝術家,以「宀」為引,進行了九場有關「家」的「對話性創作」。是次有幸找「㝯」字組合的李智良及羅玉梅,與在「寐」字之下與吳煦斌作品對話的何幸兒,各談創作意念及合作。
有人離家出走,有人以街為家,一場「反送中」逆權運動,令人進一步思考「家」的意義。「家」「宅」雙生,有「家」必須成「宅」,有「宅」未必是「家」,土地空間與居住環境如何扣連,方能促成我們對「家」的想像,乃至凝聚出精神層面的歸屬感?香港文學館便以「自宅字築」為題,利用文學與視藝創作而成的對話作品,為大家開啟出更為豐富繁複的思考維度,「土地問題」持續,惟想像無限,願大家繼續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