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會記得《異鄉人》 (L'Étranger) 裡莫梭如何冷漠地出席母親的喪禮,這部卡繆 (Albert Camus) 在1942年出版的中篇小說,於納粹佔領法國的期間面世。據《衛報》報導,一份《異鄉人》的「手稿」於 6 月 5 日在巴黎拍賣會上以 65.6萬歐元(約548萬港元)售出,成為藏書界一大盛事,惟這份手稿標示了於 1944 年撰寫,亦即小說出版兩年後。這次的拍賣師 Alexia Taiclet 解釋:「很少有卡繆的手稿被拍賣」,拍賣行在介紹時強調:「它的歷史和確實的年代是神秘的」,人們認為當時巴黎被納粹佔領,卡繆靠著微薄的資源維持生計,為了籌集資金,「偽造」了這份手稿。 (閱讀更多)
近日,關於中國導演王小帥與2018年自殺的《大象席地而坐》導演胡波之糾結,再度浮上公眾視野。王小師因此被台北電影節取消其評審團主席的職務;王因此首度開腔回應胡波事件,胡波之母亦發文指責王小帥。胡波自殺之事是華文電影界著名事件,外界一直對王小帥有強烈質疑,以下整理近期事件爆發的關鍵點,與事情前因。 (閱讀更多)
由杜琪峯在 2005 年發起的「鮮浪潮國際短片節」,一向被視為香港電影搖籃。今屆第十八屆將於明天(14日)開幕,將會是短片節歷來第一次不獲藝術發展局資助,放映影片數目亦由 38 部減至 24 部,鮮浪潮回覆這「並非不尋常」情況。 (閱讀更多)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的「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昨日(11日)於香港大會堂舉行,共頒發了31個獎項予本地藝術工作者或團體,以表揚他們在藝術方面的成就。今屆「終身成就獎」由著名演藝及戲曲界全才藝人汪明荃獲得。「傑出藝術貢獻獎」的三位得主為世界知名男高音歌唱家莫華倫、資深電影製作人吳思遠及國際建築師嚴迅奇。 文學藝術獎項方面,「藝術家年獎」由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教授、作家葛亮奪得,「藝術新秀獎」則從缺;藝術評論獎項方面,「藝術新秀獎」由去年的文學藝術新秀獎得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作家曾繁裕奪得,「藝術家年獎」則從缺。而由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所舉辦的「虛詞無形YouTube頻道」亦獲藝術推廣獎,這是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第四度得到此獎項。 (閱讀更多)
香港非牟利青少年文化、教育及服務機構「突破機構」立足香港已久,向來本著基督關懷全人發展的精神,為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心理輔導服務,在邁向50周年之際,突破以《在這裏 為彼此 #HereWeAre 》為題,於6月6日至16日期間假中環大館,舉辦展覽、青年交流及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突破機構期望連結社會各界夥伴,引起大眾對本地青少年現狀和需求的關注,並與青年一起探討未來的新出路。 (閱讀更多)
在今天的GenZ世代,一掌成鏡,人人都可以是網絡媒體上的內容創作者,人人都可以是導演,但亦有不少人懷疑:YouTuber可以拍出電影嗎?去年遠在美國的一部YouTube片《nothing, except everything》爆紅,至今累積600萬觀看次數,引來多間片廠都爭相競逐的版權,最終在一個月前由TriStar Pictures奪得,短片將會改編成正式放映的長片。而該片的原創者Wesley Wang,將會擔任導演和編劇,19歲的他,成為史上最年輕進軍荷里活的導演,他在社交平台說:「曾有人說我太年輕去拍電影,但我希望這是一個提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要講述。」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