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崩壞世代中活得真實 ——《並置的聲音》跨媒介文藝展覽

專訪 | by  王瀚樑 | 2023-07-22

在今日的香港,藝術有何意義?怎樣的創作,才能捕捉、紀錄這個時代的面貌?帶着這些疑問,在劇場出身的袁曉嵐、謝昊丹,與在建築系畢業的林入,策劃了超過一年的「織梭跨媒介文化計劃」,讓文學、視覺藝術、劇場、建築背景的藝術家,一起思考以創作回應當下,論述真實的香港故事。作為計劃的成果,今個月他們在牛棚舉辦《並置的聲音》藝術展覽、展演及工作坊。袁曉嵐說她想知道,「不同媒介的藝術家,共同面對此刻的香港。他們由衷想講的一件事,會是甚麼呢?」


從哈維爾出發回應當下


參與計劃的藝術家,除了袁曉嵐與謝昊丹外,包括本地作家李智良、李嘉儀、俞若玫、梁莉姿,撰寫報導文學的李慧筠,詩人陳李才,劇場導演王俊豪,行為藝術家潘秋蓉,從事建築研究的林入以及社區文化研究的黃宇鵬 (小土)。這些來自不同範疇、界別的藝術家,並非只因為要舉辦展覽才聚首,他們其實結緣於袁曉嵐與謝昊丹等人在兩年前籌劃的「酒讀哈維爾」計劃。當時袁曉嵐、謝昊丹與友人一同研讀哈維爾的劇作〈Audience〉,將這部刻畫極權社會中人民面貌的劇本,翻譯成香港版的《會面》,繼而與獨立書店合作,舉辦讀劇、工作坊、讀書會等活動,從而認識到不同的文化人、藝術家。藝術家背景各有不同,但在討論之中,都在思考同一個問題,「本土的創作如何回應當下?」


「哈維爾在劇本中紀錄了捷克的文化,當時人民的生活與情感。我們發現原來戲劇能有這樣的作用。於是我們思考,在演繹捷克的作品之餘,我們是否可以創作出屬於香港的作品呢?」他們曾邀請《無權力者的權力》的譯者羅永生分享,羅永生是本地文化研究學者。「他認為在這個時代中,應該要更細緻地去講述自己的故事,紀錄香港的文化,深挖出屬於我們的文化底蘊。這也是在時代中的一種堅持。」


DSC04784


以日常風景建構香港故事


由此他們邀請不同範疇的藝術家,開展進行長達一年討論和交流,並以創作編織香港的文化討論。在這一年間,藝術家除了參與工作坊外,還要在「中期分享會」中匯報,就「邊緣」、「混雜」、「制度化」和「殖民」這四個關鍵詞,連結各自的生活經驗,提出一個核心問題去思考、創作。例如李智良的問題是「有沒有一種回應香港創作語境,同時也解構『香港風格』的前衛/另類美學?」而潘秋蓉則提出「當我們說好L鐘意香港的時候,指認的是怎樣的香港?」袁曉嵐指,在整個計劃中,需要藝術家不停思考、發問和分享。「我們也會想,來到最後的展覽和展演,我們需要的是完整的作品,還是這裡只是一個繼續問問題的現場?」


在《並置的聲音》展覽之中,藝術家以作品分享他們在過往一年的感受與思考,邀請觀眾與他們一同探問何謂「香港」。例如黃宇鵬 (小土)的裝置藝術作品名為《香港有座傻人塔》,傻人塔是甚麼?謝昊丹解釋,「五十年代的香港,在官方的論述中,只有太平山能代表香港的美麗,而獅子山只是一座平凡的山,沒有美麗的風景。於是有五個人,稱自己為傻人,以近九個月時間,每日徒步積石馱沙,於獅子山建了一座塔,命名為傻人塔。建塔後他們還登報邀請政府職員前往視察。」


建於1959年的傻人塔早已倒塌,這五個傻人亦名不經傳。不過現今的獅子山,卻成為主流論述中的香港象徵。小土得知傻人塔的故事後大感有趣,「在主流論述以外,我們可以有各自的方法去建立自己的東西。」他更曾一度構想過在山上重建傻人塔。但後來覺得,這故事的重點不在塔的本身,而是我們如何去論述日常風景,講述屬於自己的故事。


今日的去與留,昔日的昆德拉與哈維爾


謝昊丹也提到,他們之前舉辦讀書會,研讀哈維爾和昆德拉在「布拉格之春」後的筆戰文章。「布拉格之春」被蘇聯軍隊扼殺後,哈維爾和昆德拉就著捷克的命運論爭,亦曾就捷克人的「去與留」辯論。後來昆德拉在1975年離開捷克,在法國繼續創作,寫下名著《笑忘書》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哈維爾則與其他異議人士在1977年發佈七七憲章,要求政府尊重人權,因而被判入獄。


DSC04765


由四十年前的捷克,來到今日的香港,我們又應如何思考「去與留」的抉擇?在台灣留學的梁莉姿,在展覽中放上詩句,分享她身處異地的感受,有如「智齒」一般,「尖銳、堅硬、不合群」。她發現脫離了自己的故鄉,換上另一種語言、發音後,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內在的情感。而身為記者的李慧筠,選擇留在此地收集故事,填補歷史的裂縫。她在展覽中放上書桌,邀請觀眾寫下一段記憶,使這些故事不至散佚。


開拓短暫的喘息空間


在展覽之餘,袁曉嵐與謝昊丹亦分別統籌兩個空間實驗展演,由不同藝術家共同創作、對話。袁曉嵐的展演名為《生命的縫隙》 ,她解釋展演的主題,沿自與藝術家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各自有其不完整和斷裂的一面。「譬如秋秋(潘秋蓉),她在內地來到香港,她感覺自己的身份永遠都在中間,無法靠近任何一邊。又如荔枝(梁莉姿),她無法用另一種語言,訴說自己最深入的情感。其實我們生命中有很多空隙,不能透過言語傳達的情感。我想在這個展演揭示這些空隙,同時邀請藝術家用他們擅長的方法去面對它。」


DSC04770


謝昊丹統籌的展演則名為《心如飛絮、氣若游絲》,他在策劃過程中反覆思考,「今天藝術家為什麼創作?又有什麼議題可以創作?」他讓不同媒介的藝術家,在劇場之中以詩歌、劇本、形體、聲音交流,以藝術在崩壞的世代中,開拓出一個短暫的喘息空間。「我想說的是,大家在不同的崗位或以不同的問題意識創作,但共同的是大家都在當下不斷努力。」


真誠對話與真實日常


在整個計畫之中,相較起藝術家的創作與成果,袁曉嵐與謝昊丹更珍重在這一年中,與不同範疇的藝術家互相交流、思辯。因此他們在原本計劃的展覽和展演以外,額外舉辦了「十二夜藝術家工作坊」,讓十二位藝術家各自擁有一晚時間,以自行決定的形式與觀眾交流,分享他們的想法和故事。


袁曉嵐相信,這種自由、真誠的對話,正是讓我們身處這個時代,能夠「活在真實中」的一種方式。「我們想訴說的香港,不是主流論述下的香港,而是希望大家回到日常,在真實的經驗中尋找創作方向,因為只有真實的經歷和情感,能勾起其他人的共鳴。至少在這個空間中,我們能夠真誠地對話,這已是一個可以連結到其他人的機會。」謝昊丹則說,創作總是孤獨的,是一個不斷自我辯論的過程,因此創作者之間更需要持續討論。「討論能讓我們互相理解,也是在這個時代中互相支持。」


DSC04762


《並置的聲音》

跨媒介文藝展覽

日期:2023-07-08 ~ 07-23

時間:2pm - 8pm


跨媒介空間實驗展演

日期:2023-07-27 ~ 07-30 (8pm),2023-08-03 ~ 08-06 (8pm)

地點:牛棚藝術村N2單位

定價:$280(成人),$220(學生)

詳情


藝術工作坊

日期:2023-07-08 ~ 07-09,2023-07-12 ~ 07-16,2023-07-19 ~ 07-23

地點:牛棚藝術村 1A Space/ 8號單位

定價:$150(成人),$120(學生)

詳情



延伸閱讀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誰偷走了我的意象

小說 | by 陳芷盈 | 2024-04-26

【無形・◯】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散文 | by 王瀚樑 | 2024-04-24

【無形・◯】桃緣

詩歌 | by 羅貴祥 | 2024-04-22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