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欣妮形容,在網課與實體課相間的這兩三年,退學的欲望時而湧現,也相信許多人同樣在學海裡載浮載沉,然而,「我們家族就是從沒出過一個大學生。」肩負整個宗族的期望和必須「學有所成」的重任,前路叫人卻步,卻又偏偏無處可逃。 (閱讀更多)
導演羅啟銳日前因心臟病突發離世,作為同校師弟的陳煒舜撰文悼念,談及彼此曾在不同時期,先後擔任校刊《阰報》的編務工作,羅導以中學母校為製作背景的電影《歲月神偷》,亦令陳煒舜看得心潮起伏,深受啟發。 (閱讀更多)
洛楓撰文悼念倪匡,談及對這位小時候陪伴自己度過寂寞童年的科幻大師的回憶。在人來人往的細小城市,卻充滿著奇幻的書寫和際遇,生產了像倪匡這樣的寫作人,每個人讀的方法和目的都不相同,也不一定每個人都看過倪匡的東西,但讀過了便有一種跨代的聯繫。 (閱讀更多)
倪匡離世,張婉雯憶及童年讀《衛斯理》的種種往事,而印象最深刻還是早期的《尋夢》、《老貓》、《無名髮》、《藍血人》等。那時沒有手提電話也沒有互聯網,閱讀是庶民的重要娛樂。事隔半生,具體情節已淡忘,但這些小說其實都在提出同樣的問題:地球人是宇宙唯一的中心嗎﹖我們現在身處的時空是唯一的世界嗎﹖那時還沒有「元宇宙」、「平行時空」等概念,卻啟發了像她這樣的小學生對於「現實」的質疑與好奇。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