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by 陳栢青 | 2024-05-27

臺灣最多產的同志文學作家之一陳雪,於年初推出短篇小說集《維納斯》,作家陳栢青從她的首本短篇小說《惡女書》說起,看她如何從當年的「惡女」蛻變成人妻,卻一路秉持惡女的核心,不必標榜超前,也不必譁眾取寵,僅是忠實地書寫自身,敢於寫人所不敢寫。陳栢青形容,陳雪在《維納斯》裡下手始終殘,依然狠,更顯示了夜市的女兒、老牌同志代言人如何重新召喚同志文學的「商業價值」,讓品牌再生,成為「新世紀網路團購帶貨女王」。 (閱讀更多)

還沒愛夠阿嘉莎:評《阿嘉莎.克莉絲蒂:謀殺天后與她的未解之謎》

書評 | by 張亦絢 | 2024-05-20

台灣作家張亦絢最喜愛的書本之一是《克莉絲蒂自傳》,所以當她閱讀英國歷史學家露西.沃斯利(Lucy Worsley)的《阿嘉莎.克莉絲蒂:謀殺天后與她的未解之謎》,她指自己在先天上有「非常不利的因子」。當沃斯利的說法與阿嘉莎衝突時,她幾乎都還是站在阿嘉莎那邊。在這書評裡,張亦絢談到阿嘉莎的1926年大失蹤事件,以及阿嘉莎拆解女性的世代心結,而她認為沃斯利面對女性文學世代的方式,雖然不無莽撞、血性的直率態度,但說不定連阿嘉莎都會欣賞。 (閱讀更多)

邊緣與混雜:淮遠〈加拿大鹿〉的身份書寫

評論 | by 麥子 | 2024-05-18

香港身份問題,一直是本地文學歷久不衰的主題,又以上世紀回歸前夕的80年代尤為盛行。麥子以淮遠的〈加拿大鹿〉(1983)為例,展示當中香港身份建構具有「邊緣」和「混雜」的特質,及面對香港前途問題的無力感,而淮遠對香港身份在殖民體制下的反思,為後來建立主體的文化解殖運動奠定基礎,也是一個時代變遷的印記。 (閱讀更多)

還有甚麼憧憬與憂鬱:從藝君子劇團《惡之華》看波特萊爾

劇評 | by 陳臻亮 | 2024-05-16

藝君子劇團的同名新作《惡之華》,以詩集為基礎,嘗試與觀眾探索波特萊爾的世界。創作過程中,陳臻亮與創作團隊共讀《惡之華》、《巴黎的憂鬱》、《波特萊爾書信集》、波特萊爾晚年隨筆集《我心赤裸》,以至後世對他的評價與剖析,嘗試尋找蛛絲馬跡,重塑波特萊爾的面貌。陳臻亮認為今次創作把詩集放入表演,不禁會問,身處在2024年的時空,比起十九世紀的巴黎,人們還有甚麼憧憬與憂鬱? (閱讀更多)

《從今以後》:生前死後,「同」路艱難

影評 | by SC | 2024-05-15

SC認為《從今以後》與《叔·叔》兩部戲的矛盾張力類似,但從男性與女性的社會角色上可看出兩種不同的隱身。SC再指出《從》是另類的「催婚」電影,它恰好說明愛就是一種權益,同性戀並不是不需要家庭,為了保障其自身而需要改變家庭,改變異性戀中心的法律條例。再者,《從》更講述了老年(養老、身後事)和女同性戀(不受道德法律保障)的多重難題,亦側面表達了香港的階層差異和房屋困局。 (閱讀更多)

《九龍城寨之圍城》——拚命,是為了生活

影評 | by 月巴氏 | 2024-05-10

月巴氏說看《九龍城寨之圍城》,份外輕鬆,輕鬆在入場前,擺明是為了欣賞連場激烈打鬥,在他成長年代入場觀看絕大部分香港電影前,都是如此:看笑片,就是為了笑;看鬼片,就是為了驚;看打片,自然是為了拳拳到肉的快感。等了好多年,才終於看見林峯飾演的陳洛軍在夜場打黑市拳,以及看見劉俊謙飾演的信一,在狹窄環境用快刀對付闖入城寨的陳洛軍,配合絕對凌厲的攝影,一種失落多年的官能刺激,喚回了過去入場看港產動作片的爽快和簡單,亦同時展示了一種復古的價值觀。月巴氏表示,散場時最想做的是去食碗叉燒飯,加頂帽。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編輯推介

《你存生的意義》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19

公屋妹

小說 | by 洪綺蔓 | 2025-04-1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4-10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漫想《米奇17號》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4-08

後超人時代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4-08

【教育侏羅紀】病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4-07

雞蛋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07

詩三首:〈慣性〉、〈鵝之悲歌〉、〈這一邊和那一邊〉

詩歌 | by 丘亦斐, 王培智, 侯蔽 | 2025-04-04

廢話文學

散文 | by 潘逸賢 |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