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亞c | 2024-09-11

《背脊向天》書評:我們在看動物的時候,其實在看什麼?

書評 | by 梁璇筠 | 2024-09-11

作家梁璇筠認為,童年時的動物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這講求快速和功利的城市,除了偶爾想起,我們似乎不再刻意記住它們。在近月出版的《背脊向天》裡,六位香港短篇小說家,以「動物」為題,各自撰寫風格迥異的小說。梁璇筠在每篇看見動物的命運,它們往往揭示了人類的命運,寫的是動物,但在在思考人類處境。 (閱讀更多)

為了活下去——論太宰治《斜陽》的美學式生存

書評 | by 海鹽 | 2024-09-05

太宰治自殺的前一年寫下《斜陽》,這部也是他女性獨白體的最後作品。海鹽重看女主人翁和子作為一個沒落貴族女性的生存境況,也看見她的愛欲挑戰社會禁忌,其實與她以前一直憎恨的直治,本質上是一致的。他認為和子即使不在意某個具體的欲望對象,但有一種強大的生的驅力要她不停地跨過禁忌,令她總是追求着不可能性、朝着死亡。和子經歷過價值斷裂,令她在自己的生命刻上巴塔耶式的詛咒「至死方休」,她必須為着新的價值戰鬥,並存活下去。 (閱讀更多)

電影《胭脂扣》的主題曲〈胭脂扣〉

其他 | by 葉嘉詠 | 2024-09-04

葉嘉詠評電影《胭脂扣》的主題曲〈胭脂扣〉,從其在文學的意義切入,論述歌詞透過平凡的明喻找到新意,並透過代名詞的暗喻點出故事中時空交錯的幻想空間。她亦從主題曲作為背景音樂出現的場景,以及最後梅艷芳唱出整首歌曲的安排帶出歌詞如何與情節配合,進一步指出,「胭脂扣」只是連結二人愛情的表徵,由此隱含悲喜交集的感情才是重點。 (閱讀更多)

打開你的開麥拉眼:打開《西西看電影》

書評 | by 鄧樂兒 | 2024-09-03

鄧樂兒也評鉅著《西西看電影》,她以西西於《新生晚報》和《香港影畫》的專欄名稱「開麥拉眼」為重心,闡述西西如何認為電影帶來填補肉眼不足的「快感」,以及其他藝術形式不能實現的視覺經驗。當中指出電影讓我們看見他人的世界,從單純的「看」,成為「感」,開麥拉眼(Camera Eye)就如打開我們的第三隻眼睛,和我們「雙眼」的配合和對話,構成「看」/「感」、客觀/主觀混和的表現和接受方式,繼而引起我們對電影的本質、對如何拍/看電影的思考,而西西希望的是觀眾、影評人都必須與電影一起奮力向前奔跑,實現「共同創造」的責任。 (閱讀更多)

忘川嬉水,記得自己的本來面目 ——評《給美狄亞的男孩們》

劇評 | by 廖偉棠 | 2024-09-03

近日西九文化區與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聯合製作的《給美狄亞的男孩們》,以古希臘經典悲劇《美狄亞》結局為起點,以美狄亞的兒子為主角,由兒童與成年演員同台參演,結合了扮演、編作、即興、遊戲及多媒體影像等元素。詩人廖偉棠為了學習自身經驗以外的新生命而觀看,然後在小演員身上明白戲劇詩學的「淨化」(katharsis)有了不一樣的意義。他認為劇作有著前進進一貫以來的現代文學意識、豐富的隱喻細節、龐雜的議題野心和嚴謹俐落的結構掌控,而小演員在「忘川嬉水」,為他們這一代的命運充權,解構所謂的戲劇性之外,也提醒我們要記住自己的本來面目。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貓貓的奇幻漂流》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5-09

代溝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5-07

看《貓貓的奇幻漂流》雜感

影評 | by 泊泉 | 2025-05-07

空心圓

小說 | by 石啟峰 | 2025-04-25

破皮

散文 | by 令菱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