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台北"

第61屆台北金馬獎公布入圍名單 八套香港電影入圍角逐獎項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0-03

第61屆台北金馬獎入圍名單於10月2日公布,八部香港電影入圍。最受矚目的是《從今以後》和《看我今天怎麼說》,分別獲得四項和三項提名。《從今以後》探討年長女同志的困境,故事中伴侶因缺乏法律保障而被趕離故居,入圍最佳劇情片及最佳導演。另一部《看我今天怎麼說》聚焦聾人青年勇敢面對挑戰,入圍最佳男主角及女主角。最佳紀錄短片和最佳女主角都有三部香港作品入圍。最佳女主角中則有區嘉雯、鍾雪瑩和吳君如競爭,競爭激烈。

台北電影節取消王小帥評審之邀 《大象席地而坐》導演胡波之死事件整理 (更新至2024.06.17)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6-17

近日,關於中國導演王小帥與2018年自殺的《大象席地而坐》導演胡波之糾結,再度浮上公眾視野。王小師因此被台北電影節取消其評審團主席的職務;王因此首度開腔回應胡波事件,胡波之母亦發文指責王小帥。胡波自殺之事是華文電影界著名事件,外界一直對王小帥有強烈質疑,以下整理近期事件爆發的關鍵點,與事情前因。

【台北國際書展2024】以文字療傷,可能嗎?崔舜華X梁莉姿「傷口與文學的連繫」講座側記

報導 | by 陳諾霖 | 2024-05-27

有時我們從創傷中倖存,有的傷癒合成疤,有的卻不動如山,書寫者在裂口的邊緣來回踱步,看傷口湧動、沉靜、結痂、噴發、吞噬。痛苦如何轉化成創作的能量?時代的集體傷痕又該如何書寫?香港文學館邀請台灣作家崔舜華、90後香港作家梁莉姿,與主持鄧小樺一起於台北書展中,坦誠地揭開她們把傷口凝鍊成文學的過程。

【台北國際書展2024】不夠叛逆,怎可優雅——黃念欣x楊佳嫻x顏納「特殊趣味:女學者寫書評」講座記錄

報導 | by 韓祺疇 | 2024-05-21

在二月台北書展的「特殊趣味:女學者寫書評」講座中,學者黃念欣和楊佳嫻對談女性在學院的處境,也討論了寫書評文章的難處與好惡。黃念欣先憶述對台灣女作家/女學者的印象,是來自小思(盧瑋鑾)老師多年前來台灣開研討會的見聞,林文月也正好在場:「(那些作家學者)十分優雅,翡翠、珍珠首飾非常漂亮,小思老師就說在台下看得非常羨慕。」楊佳嫻則提出不一樣的觀點,她認為或許在場的學者作家們,都有較優渥的家境,反而是例外的情況,台灣對中文系女生的普遍印象卻是這樣的:穿長裙、留直長髮 、外表蒼白、以及會彈奏琵琶。

【台北國際書展2024】「港台老歌如何刻印我們的生命」講座側記

報導 | by 陳諾霖 | 2024-05-15

在台北國際書展的一隅,傳來泰迪羅賓〈點指兵兵〉、姚蘇蓉〈今天不回家〉的歌聲,60、70年代的港台老歌步過世道變幻,在此時此地,再作迴響。台灣廣播人馬世芳、學者作家陳智德、香港填詞人潘源良同台說起,港台老歌對時代、城市及他們個人生命的深刻意義。

韓國出版》webtoon大爆發趨勢速寫、獨立書店與獨立出版的自我實踐、出版協會用社運影響政策

報導 | by 林欣誼 | 2024-03-31

在影音當道的浪潮下,全世界的出版閱讀產業都面臨巨大挑戰,我們都問要如何抵禦書市寒流,低谷中求生?在韓國卻出現實體書店與出版的熱潮,開啟了有別於傳統出版的新市場。今屆台北書展舉辦「韓國出版的活力」論壇,邀請三位韓國專家現身說法,分從韓國的webtoon(網路漫畫)和Web novel(網路小說)熱潮、社區書店與獨立出版、圖書定價制等三方面,分享韓國出版界的發展,由此或可觀照我們本地的去向。

台北之旅藝術有感

藝評 | by 胡夢未 | 2024-03-18

胡夢未於去年年末到訪臺北美術館中的台北雙年展後有所思,思考如何欣賞藝術和關於欣賞藝術的門檻會否因普及而改變。今屆台北雙年展以主題「小世界」代表希望,如策展人所述,讓藝術家以其作品透露著對世界時局的不安和表達他們的視野;全球疫情撞擊出個人對自我生活更大的掌控權,卻也同時挑動了被孤立於廣大群體之外的隱憂,胡夢未亦以此反思香港的藝術風氣。

【虛詞・進擊的動漫】夢的詮釋——看「The哆啦A夢展2023台北站」

其他 | by 李紹基 | 2024-02-16

這種意念能引伸出很多思考:叮噹在我這個男性動物心中又是甚麼樣的角色?他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同房室友,可以是兄弟,可以是家人,可以是人生導師,原來他可以是很多很多的,都很重要的角色。總之,他不止是一件機械產物或虛擬的動畫角色。而我最不能夠接受的,是叮噹只是子虛烏有,是大雄患自閉症期間設想出來的一個不曾存在的同行者,那不是戲謔,簡直是誣衊!

在推理之中看見香港——訪譚劍談《姓司武的都得死》

專訪 | by 王瀚樑 | 2024-01-24

譚劍自中學起便創作科幻小說,曾在兩岸三地拿下不同獎項。不過他近年一改筆風,從天馬行空的科幻小說,轉而創作寫實推理小說。去年他出版首部長篇推理小說《姓司武的都得死》,便在台北國際書展大獎中榮獲「小說獎」首獎,成為繼陳浩基之後,第二位憑推理小說獲此獎項的香港作家。在創作之外,譚劍又蒐集香港的推理小說書目,為香港推理小說作整理研究。對他而言,推理小說並非只在於解謎與疑團,更是在虛構的謎團之中,蘊藏真實的本地特色,讓讀者看見那些在你我身邊發生的香港故事。

詩人要如何在俗世中行走、戀愛、老去:記黃燦然《詩合集》新書台北發佈會

報導 | by 陳諾霖 | 2024-01-09

日前,黃燦然的新書《詩合集》發佈會在台北春秋書店舉行,詩人親臨主講,本書責任編輯鄧小樺主持。黃燦然抵台便先後出席金馬影展及讀詩會,行程雖奔波,抵達老宅書店迎見滿屋讀者時,還是雀躍地笑說要與大家一起好好讀詩。當中分享了編輯《詩合集》的軼事、香港詩人與土地的關係,也表示自己到了承擔宿命的年齡,要以詩人的身分繼續承受着時代變遷、家庭壓力、中年孤獨、身體痛苦的各種施壓。

香港作家李怡、譚劍同獲台北國際書展首獎 漫畫家智海奪金蝶獎銀獎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2-29

2024台北國際書展將於明年2月底舉行,近日(28日)公佈「國際書展大獎暨金蝶獎得獎名單」,當中香港科幻及推理小說作家譚劍新作《姓司武的都得死》,以及去年逝世的知名作家李怡晚年所寫的自傳《失敗者回憶錄》分別獲頒「小說獎」及「非小說獎」首獎。另一方面,本地漫畫家智海所設計的書籍《觀景窗》成功奪得台灣出版設計大獎「金蝶獎」銀獎。而近年移居英國的本地漫畫家黃照達,其由鄧彧、何萍萍操刀設計的漫畫結集《那城THAT CITY》,亦獲頒「金蝶獎」銅獎。

身處他鄉說我城 詠唱香港失散史——廖偉棠、黃衍仁主創詩劇《說吧,香港》台北重演

報導 | by 王瀚樑 | 2023-09-21

「當盾牌碰撞聲聲漸進。/她的名字叫香港/她只是恰巧不是你家鄉。」今年台北藝術節的壓軸節目,「再拒劇團」的作品《說吧,香港》,以詩人廖偉棠的十五首編年組詩為本,描繪香港二百年的跌宕起伏。劇作以詩歌結合音樂、聲音與劇場,導演黃思農偕台港音樂人黃衍仁、曾韻方為詩作譜曲演唱,以聲述史,呈現香港的失語和喧囂。廖偉棠說,希望作品能提供一個香港歷史的脈絡,讓觀眾體會到,「香港為甚麼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苦難中的痛感覺醒:記「無遮之鬼,災難之書——社運後女性書寫」座談會

報導 | by 李紹基 | 2023-02-20

在早前舉行的台北國際書展,謝曉虹和鄧小樺就著「無遮之鬼,災難之書——社運後女性書寫」為題,抒發作為女性作家,在社運之後,如何以當中的觀察為書寫題目,並分享當中虛構與寫實間的平衡處理,並與本次講座主持、也是一位女性作家的楊佳嫻,從橫跨港台兩地的視野,帶出兩地作者在不同的處境中,文學觀點和處理上的差異性。

求同存異,兩地文學人為時代尋找新出路:記「融合理性與感性,交換美好與感傷——香港作品在台灣出版」座談會

報導 | by 李紹基 | 2023-02-15

近年有多本香港作品選擇在台灣出版,這個現象促進了兩地出版界之間的交流融合,同時造就了更多合作上的新契機。2023年台北國際書展的第一場主題廣場之講座,以「融合理性與感性,交換美好與感傷——香港作品在台灣出版」為題,邀得「春山出版社」總編輯莊瑞琳和「2046出版社」總編輯鄧小樺就著香港作品近年在台灣出版的觀察,交換了關於兩地出版業的不同想法與實況分析,並提出展望,同場還有台灣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委員會召集人、藝評人謝佩霓擔任主持人。

《煙街》奪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首獎 小說組史上最年輕得主 沐羽:願台港繼續站在一起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12-12

2023 台北國際書展於明年 1 月底舉行,國際書展大獎日前(9 日)公布得獎名單,90 後青年作家、「虛詞」編輯沐羽憑首部小說集《煙街》獲頒小說獎首獎,是該組別第一位 30 歲以下的得主。沐羽接受「虛詞」編輯部訪問時表示,現時專注在台北寫作,希望未來寫一本以移民台灣港人為題的小說。

《命帶追逐》:倒流 20 年的台北時光

影評 | by 紅眼 | 2021-03-11

戲院重開,各大電影節及放映活動亦密鑼緊鼓開始宣傳。「亞洲新銳電影的製作生態」實體放映場次將於三月舉行,其中「華語電影國際發行」單元予人莫大驚喜,包括由蕭雅全執導,廿年來被視為千禧年台灣奇片、首度於香港公映的《命帶追逐》。

2021台北書展停辦 讀者積極才能救書業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01-21

原定下周二開始舉行的「2021台北國際書展」,因應當地疫情變化被叫停,文化界和出版界人士,對此反應不一,身於台灣的香港作家廖偉棠則覺得,停辦書展,是長痛不如短痛的做法。

《黑日》獲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獎」首獎 韓麗珠:感謝讓這裡長出根的人

其他 | by 韓麗珠 | 2020-12-21

「第14屆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日前公布結果,香港作家韓麗珠書寫反修例運動以來的散文結集《黑日》,獲「非小說獎」首獎。韓麗珠撰文發表得獎感受,感恩在書的出版過程中,得到的許多幫助、理解和善意。

在傘與硝煙的日常裡該如何寫詩?——記「台北詩歌節」廖偉棠、黃衍仁、沐羽對談

報導 | by 沐羽 | 2020-09-30

詩人廖偉棠、音樂人黃衍仁、研究香港的台灣作家顏訥,與沐羽在「台北詩歌節」進行對談,以《傘、硝煙和詩的日常》作為主題,談抗爭詩歌,也談寫字的生命力。

兒子,就是中年維特的煩惱——董啟章《命子》台北新書發佈會

報導 | by 沐羽 | 2019-11-28

廖偉棠說,「我們兩人都是古怪的父親」,這是指他們都身為作家,有著不一樣的價值觀與人生軌跡。但他們對於子女的成長,還是像一般人那樣擔心東擔心西,這也許就可以稱為中年維特的煩惱,少年時期的激情與對於世界的浪漫想像,都收束為對於家庭與後代的擔憂。

【無形.虛擬關係】黃麗群︰我喜歡走路,但不喜歡出門——奇觀香港及靜止台北

專訪 | by 沐羽 | 2019-03-27

我記得黃麗群寫過不喜歡出門,但沒想過到香港接受訪問時,還是會把場地拉到自己的房間。她說她今天應該不會離開旅館,如此堅決,我完全被這股不出門的決心所打動。出版了小說集《海邊的房間》、散文集《背後歌》、《感覺有點奢侈的事》的她,曾任媒體編輯,現為自由工作者。

心靈就是外在——台北書展董啟章講座「心身如何融合」

報導 | by 沐羽 | 2019-03-01

多年沒有出席台北書展的董啟章,今年終於帶同《愛妻》現身台北世貿,事緣此書榮獲2019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的小說首獎,同獲此獎的有張貴興《野豬渡河》及駱以軍《匡超人》。書展舉辦連串講座宣傳得獎書本,其中《愛妻》一書亦為重點推薦,於2月16日就由聯經出版總編輯胡金倫主持,董啟章主講《愛妻》。

在人工島來臨前,讓我們再理解自然——記「台北詩歌節」羅貴祥 X 劉克襄講座

報導 | by 沐羽 | 2018-10-19

羅貴祥教授長久以來關注香港經驗,尤其是現代化及亞洲論述等,都有在浸會大學裡開課講授;劉克襄則常於香港踏青,對香港郊野極為熟悉,於是寫成《四分之三的香港》,指出香港除了城市化外,仍有四分之三的面積是郊野。這次講座在紀州庵裡舉辦別有風味——紀州庵作為鬧市裡一座森林般的庭院,其實與講者們提及的香港鄉土概念,有不少可比對之處。那就是,在香港裡,城市與鄉土並非對立的,而是彷彿混為一體。

【字遊行.台北】糕渣夢屑

字遊行 | by 鄧小樺 | 2018-09-21

已經到了這種狀態:以一種利落到自己都吃驚的效率,下飛機從酒店出來,到達永康街呂桑食堂,在入口處先點吃的,一開口就說,糕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