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空間和步行作為策展方向的油街展覽「火花!城市行者日記」,意念源自保羅.奧斯特的小說〈玻璃之城〉,小說主人公昆恩隨著調查對象史堤曼走進錯縱複雜的紐約街頭,昆恩慢慢發現史堤曼的步行路徑中隱藏了一個秘密訊息。城市、步行、觀察,三者構成了這次展覽,策展人黃志恆(Sara Wong)既是藝術家,亦是園境設計師,創作大多圍繞空間與步行概念的她,這次更感興趣的是——人在甚麼狀態之下才會對身邊事物產生好奇?
我一直對一幅畫的生成非常感興趣。十多年前,培根(Francis Bacon) 的工作室被「移植重組」成陳列品,在都柏林美術館展出,我看過後印象深刻。之後我便認為工作室的種種硬件,以及畫家如何使用這空間,其日常性、勞動的模式及由此衍生的心理狀態等,這都跟畫家最後完成的畫作,有著微妙的密切關係。
《PROVOKE》1968年創刊,來到今年剛好五十年。它就像中平卓馬與多木浩二聯手向日本攝影界投下的一顆響亮的震撼彈,卻又瞬間沉寂,一如曇花只一現。《PROVOKE》一共只出了三期,1970年便宣告解散,但它的後遺卻一直延續至今。以《PROVOKE》為主題策展的「挑釁時代——探索影像表達50年」,策展人長澤章生,挑選十二位攝影師作品,包括啟發了中平卓馬與森山大道的東松照明與細江英公,亦有受《PROVOKE》影響的攝影師野村佐紀子與SP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