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女俠玩救宇宙》在奧斯卡奪得七項大獎,楊紫瓊更成為首位華裔影后,「虛詞編輯部」整理小輯,輯錄何兆彬、李薇婷、廖偉棠、紅眼等評論,看電影如何為從影三十多年的楊紫瓊帶來機會難逢的新突破,提醒觀眾觀眾她仍是個多麼厲害的演員。 (閱讀更多)
「既然要學的都學會了,習作是否派回來,有那麼重要嗎?」,這句話在她的腦海內繚繞不散。讓她更不解的是,身為學生的時候,老師是否批改完全不在意,到變成家長,卻對老師們有所要求。是自己太刻板嗎?又是什麼原因令學生抗拒功課?他們小時候,也曾經熱愛過做功課嗎? 在胡同裡越想越糊塗的她禁不住一再問自己,真的沒有批改假期功課的需要了嗎?假期作業真的失卻意義了嗎? (閱讀更多)
假如學生的噩夢是考試期,吳俊賢覺得老師的噩夢是查簿期。通過老師間的互相審查,保障每位同事的批改質素和教學進度良好,老師需要收齊足夠數量的習作,完成所有批改,然後呈交科主任審核,查簿的挑戰不在於趕進度做課業,而在於追收改正。 (閱讀更多)
已故學者劉紹銘寫作大半生,多年來著作甚豐,學貫中西,題材不囿於一時一地,更是張愛玲研究的重要學者。在1984年初,劉紹銘應林行止邀請而翻譯英國作家奧威爾(George Orwell)反烏托邦名著《一九八四》,時值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談判的白熱化階段。晚年他繼續執筆,最後一部譯作是2020年出版的《動物農莊》。曾卓然記憶中的劉紹銘教授是非常瀟灑的,戴上墨鏡在嶺大校園行走,遠遠就能看到他。而陳智德則提到劉紹銘的雜文寫作,兼具文人與學者風格,談翻譯、電影、人物、時事、報刊文化、異國生活的文字,在析論以外,時帶幽默、諷喻、警世甚或自嘲筆鋒。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