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回顧】2019 香港文化大事回顧(上):有強權便有反抗,藝文界參與反修例運動

2019.回顧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06-24

去年的年度大事回顧以悼念和政治打壓入題,堪稱又病又痛。萬萬沒想到,更大的災難會在 2019 年爆發,不堪回首的程度更勝舊年。


送中惡法如項上懸刀,危及孕育文化藝術的言論與創作自由。幾個月來,不同範疇的藝術工作者均公開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正值社會運動遍地開花之際,有藝術家過關中國和澳門時被拒絕入境,甚至短暫拘留,更有人在運動現場被拘捕;有採訪運動新聞的外傭作家疑遭受政治打壓,被遣返出境;藝發局和區議會選舉的「副線」任務裡,藝術工作者也沒有缺席。


極權臨近,記錄和記憶都是必要的武器。就讓我們一一記起。


一、獲「香港藝術發展獎」,韓麗珠、梁寶珊發言反修例


五月最後一天,當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聯署在網上廣傳時,藝文界在香港藝術發展局舉辦的「2018 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上組織了一場抗議行動,明言反對條例修訂。


(圖片來源:楊雪盈 Facebook 直播片段截圖)


這場抗議由五月頭開始萌芽。不同香港文藝團體、藝文工作者、藝發局民選委員共同發起聯署,反對《逃犯條例》修訂,並向「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功能組別議員馬逢國發公開信,表示擔心修訂會影響創作自由。聯署有超過 3,066 名業內人士及團體響應。


聯署發起人士在藝術發展獎頒獎禮會場外,向前來主禮的特首林鄭月娥抗議並轉交聯署信,但林鄭沒有親手接信,由隨行政府人員代接。


會場內,獲獎的藝評人梁寶珊、作家韓麗珠均在致辭時強調言論自由的重要。梁寶珊說,藝術評論能夠生存有賴言論自由及活躍的公民社會,「有得傾有得講」,但隨著國旗國歌法、明日大嶼與《逃犯條例》修訂的上場,香港變得愈來愈走樣,「冇得傾冇得講」。她在發言時呼籲 6 月 9 日上街遊行,要求政府收回修訂和重新諮詢。



韓麗珠則表示,近年的香港「愈來愈美好」,同時是一個動蕩的地方、消失中的地方。她說,對寫作的人而言,「免於恐懼的創作自由」比任何獎項來得更重要,希望以後香港仍然有言論自由和司法獨立。


隨後,無綫電視在頒獎禮的轉播中,刪去了兩人的致辭片段。


二、拒絕入境、拘捕、遣返出境:文藝工作者的運動現場


.藝術家三木、程展緯遭拒絕入境


行為藝術家三木一直積極參與「反修例運動」,曾經在 7 月 27 日的元朗遊行,於元朗警署鐵閘外掛上姆指向下的黑色木雕,寓意「黑手撐警」。他在 8 月 19 日經羅湖關口入境,被公安指涉嫌犯下「尋釁滋事罪」,拘留超過 8 小時,一度在「審問椅」上遭恐嚇、折辱和盤問。最後需簽署保證書,承諾往後不參加非法遊行與集會、遵守香港及大陸法律,才獲淮返港。


同樣以藝術積極介入香港社會的程展緯,在 11 月 24 日到澳門出席創作講座途中,遭拒絕入境,理由是「存有強烈迹象顯示,利害關係人企圖入境澳門特別行政區從事危害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安全或公共秩序之活動」。藝文界隨後再次發起聯署聲明,表示憂慮內地和澳門的手法如同製造白色恐怖,損害創作自由和文化交流。


.作家鄧小樺在理大被捕


理大圍城一役,警方全面封鎖校園,香港香港文學生活館總策展人兼作家鄧小樺於 11 月 19 日離開理大時被警方以「涉嫌參與暴動」拘捕。


身處理大時,鄧小樺曾在 Facebook 直播與抗爭者的對談,呼籲國際社會對香港作出人道救援。被拘捕後,香港文學館隨即發聲明指,鄧小樺以作家身份進入理大,履行身為作家和香港人的道德責任,觀察和見證反修例運動爆發以來最嚴重的警民衝突,了解和安撫留守者的情緒,並向外界傳達求助信息;惟警方封鎖理大,令鄧小樺及在場人士無法和平而安全地離開。


香港作家董啟章隨後在 Facebook 撰文聲援鄧小樺,重申「進入理大本應是每個人的權利,在裡面從事人道心理支援也是應有之義」。他又指,「一個真正的作家,也不會對時代的危機不聞不問,並會不惜以自己身心的創傷,來換取他人的覺醒,賦予人面對險境的力量」。


鄧小樺:〈放虎歸山〉

.印傭作家 Yuli 報道反修例運動,遭遣返印尼


曾獲台灣移工文學獎的印傭作家 Yuli Riswati ,自「反修例運動」爆發後,一直有到現場採訪,為居港同鄉撰寫母語報道。9月底,入境處以簽證逾期為由上門拘捕她,11月初在庭上撤控,卻同日開始把 Yuli 關押在青山灣羈留所;即便 Yuli 的僱主表示會繼續僱用她,Yuli 仍於 12 月初被逼同意離港,遣返印尼。


關注組成員於 12 月 7 日舉辦集會聲援 Yuli ,有約 700 人參與。


黃柏熹:〈中環集會聲援被逐印傭作家Yuli 台灣移工文學獎:文字是移工的武器〉


三、烽煙四起,抗爭中自有創造


抗爭的烽煙四起,六月以來不少本地文化活動因而被迫消失,許是有點難過和無奈。然而,抗爭同時也催生了很多非常富有生命力的藝文創作,可算是一種難得的創造。


其中之一,就是文學的創作。文學與社會緊緊相扣,也是情感的折射和出口。自六月以來,「虛詞」以抗爭為題刊出共十三篇詩輯,集結詩人,在抗爭的前沿透過詩作回應當下,更見詩人努力不懈的耕作。71 歲的香港著名作家顏純鈎先生亦多次在網上撰文回應時局,曾寫下〈給前線警方人員的公開信〉,姿態勇毅。


廖偉棠、熒惑、逆彌:【引渡惡法】六一二詩輯(一):就連擰開一瓶清水也會傾倒出刀刃的時代已來臨
廖偉棠、曹疏影、淮遠、關天林:【抗爭時代】八一一詩輯:所有光明射進我眼球
呂永佳、淮遠、熒惑:【抗爭時代】發夢詩輯:子彈不在這裡,埋在我的胸口
劉芷韻、熒惑、陳麗娟、洪曉嫻、陳暉健:【抗爭時代】悼亡者詩輯:生者與死者的眼淚匯聚
顏純鈎:〈【抗爭時代】給前線警方人員的公開信〉


一片取消潮下,本地獨立樂團 my little airport 和 LMF 均順利在年末舉辦了音樂會,前者叫《催淚的滋味》,後者亦譜下了《二零一九》一曲,為時代留下了音樂上的紀錄。音樂會上,除了樂團演唱,叫口號的聲音更是此起彼落。


講述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極權統治的電影《返校》在這段時間上映,也構成了獨特的香港文化現象。《光明之日》一曲你聽了沒有?在「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呼聲下,兩地人民互相參照、互相支持,致自由、致自由,相信大家也在期盼那一個「光明之日」。


四、藝術家參政:攻佔藝發局、區議會選舉


圖像中可能有8 人、微笑的人、大家站著和室內
(圖片來源:「跨界連結」 Facebook)


有兩場選舉在「反修例運動」的途中舉辦,分別是藝術發展局藝術範疇代表提名推選,以及區議會選舉。寸土必爭,兩場選舉裡,皆有藝文工作者落場參與。


10月尾的藝發局選舉,音樂界別的周博賢、戲劇界別的李俊亮、視覺藝術界別陳錦成,聯同文學藝術界別的甄拔濤,續以「跨界連結」的名義競逐範疇代表,在創新高的 46.5% 投票率下,全數當選;當中,甄拔濤就以高票擊敗愛國作家何佳霖。選舉結果延續上屆由非建制主導民選席位的局面。


11月尾的區議會選舉,非建制陣營大勝,反映民心去向;眾多候任區議員中,也有藝文工作者的身影,例子有從事藝術行政工作的羅偉珊、藝術家張嘉莉、深水埗藝文空間「合舍」創辦人王天仁等等。區議會不需要「蛇齋餅粽」和天價大白象工程,過去已有楊雪盈等藝文界區議員以社區營造的方式介入地區工作;讓創意和藝術進入社區、connect 街坊,絕對可以令社區更有活力,真正光復社區!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奧本海默》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9-08

編輯推介

詩四首:〈秘密〉、〈四幕日常〉、 〈真空〉、〈無雲——記慈山寺行〉

詩歌 | by 嚴瀚欽、鄭點、鄭偉謙、任弘毅 | 2023-09-15

《夜行紀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9-15

如何閱讀梁朝偉

散文 | by 林喜兒 | 2023-09-14

【新書】《馬來姑娘》第七章

書序 | by 劉以鬯 | 2023-09-11

濱之城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3-09-09

T

散文 | by 葉秋弦 | 202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