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5-13

向來關注人權、性別議題的本地藝術家、獨立策展人文晶瑩,2020 年創作的影像作品《後 #MeToo》(Post #MeToo)入圍 11 個國際影展,最近在美國 FOLCS 國際短片大賽獲得榮譽獎項,她發文感謝主辦單位讓作品入選,讓她能為公義、人權議題出一分力,亦感謝支持及投入 #MeToo 運動的人,「希望更多的理解可以減少暴力。」 (閱讀更多)

陶傑批 MIRROR 「虛火」全城熱議 姜濤開腔︰努力進步變成「實火」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5-07

MIRROR 成員姜濤上周六(30日)生日,全城「姜糖」逼爆銅鑼灣賀壽,萬人空巷。而早前「才子」陶傑狠批 MIRROR 沒有真材實料,難救香港音樂和影視產業的「虛火論」成為「炎上」,董啟章、葉一知等人紛紛發文回應,蕭若元更與陶傑隔岸開火。姜濤昨天(7日)出席活動時,謙稱沒有資格作評論,承認有進步空間,又指會努力變成眾人認同的「實火」。 (閱讀更多)

新界的故事如何說:「新界研究及其後」圓桌論壇記錄

報導 | by 蘇朗欣 | 2022-05-05

新界一直是香港研究的其中一個重要討論議題,從早期的新市鎮開發,到現在的東北發展爭議和大珠三角規劃,皆成就一場延燒數十載的「新界熱」。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香港研究小組主辦的「臨界:香港研究及其不滿」研討會,便邀來鄭肇祺、劉海龍和黃山參與會談,從個人經驗到研究方向,分享自身和新界之間的關係。 (閱讀更多)

該死的戰爭,該活的人︰俄烏戰爭裡的藝文界殉難者

報導 | by 蘇麗真 | 2022-05-10

俄烏戰爭持續逾兩月,烏克蘭首都基輔久攻不下,俄軍從周邊地區撤出,將戰線東移至頓巴斯地區,轟炸醫院和避難所、打家劫舍、性侵婦孺、屠殺平民等戰爭罪行隨之而曝光。據烏克蘭官方估計,至今約五百萬國民淪為難民,超過二萬人罹難。該死的戰爭仍未停歇,該活的人一一陣亡,除了追悼前線作戰的士兵,讓我們在這篇文章裡,記念那些在這場侵略之中倏忽逝去的藝文界人士,記念他們為後世留下的文化瑰寶。 (閱讀更多)

曾江逝世享壽八十七 柏克萊建築系畢業 演盡小人物大梟雄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4-28

據傳媒消息指,資深演員曾江今午(27日)於尖沙嘴一間檢疫酒店房間內猝逝,享年 87 歲。曾江從影近六十年,為後世留下過百部影視作品,戲路涵蓋古裝時裝、亦正亦邪。他亦是少數憑文戲進軍荷里活的香港演員,晚年憑《竊聽風雲 3》奪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演技備受肯定。 (閱讀更多)

好青年荼毒室、豐美股肥熱議「流行VS藝術」:「流行」的標籤,應是評論的開始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4-28

好青年荼毒室與豐美股肥早前在網上直播節目,就電影相關主題展開熱烈討論,豬文與安娜在直播節目後,亦有分別撰文繼續回應對方,分享彼此對流行文化與藝術關係的思考,吸引不少網友留言追post。最近,好青年荼毒室更邀請安娜與郭梓琪等嘉賓,每集挑選一部文藝經典電影,製作暫定十集的新節目《電影洞穴》,與觀眾一起討論電影。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唯一的大同

其他 | by 林喜兒 | 2025-03-18

編輯推介

街市記

小說 | by 陳巧蓉  | 2025-03-26

白卡之城

小說 | by 洪綺蔓 | 2025-03-24

撓腳

小說 | by 姚金佑 | 2025-03-21

這些日子以來

散文 | by 小煬 | 2025-03-19

我以為你十七歲

小說 | by 李曼旎 | 2025-03-14

嘴與臉

小說 | by 黎柏璣 | 2025-03-14

詩三首:〈日光以後〉、〈等一杯咖啡〉、〈十一月〉

詩歌 | by 石堯丹, 潘國亨, 鄭子健 |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