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曼紐》(Emmanuelle)作為情色文學的經典,自出版後成為電影改編的對象,其直白的性愛描寫和對女性慾望的坦率探索吸引眾多觀眾。編輯部由此組成小輯,收錄《艾曼紐2024》導演Audrey Diwan訪問文章,談及電影如何呈現主角透過慾望尋找自我的故事;葉嘉詠就《艾曼紐2024》選擇香港背景,述說戲中香港所展現的文化;姚金佑則論述《艾曼紐》(1974)非單純一部三級片,佐以法國哲學家喬治·巴代伊的《情色論》理解戲中「情色」二字。 (閱讀更多)
香港導演翁子光執導的新作《爸爸》去年12月在港上映,由劉青雲、谷祖琳、蘇文濤及熊諾頤領銜主演。該片改編自荃灣一宗震驚社會的真實弒親案件,翁子光透過其細膩的畫面和深刻的情感描寫,將這起悲劇背後的家庭故事呈現在觀眾面前,探討家庭關係、創傷復原以及人性深處的掙扎與救贖。編輯部由此組成小輯,收錄七篇文章。 (閱讀更多)
香港電影業凜冬之下,兩大傳奇笑匠許冠文及黃子華主演的電影《破.地獄》由去年11月上映,票房不足2個月即衝破1億3500萬港元,成為本地影史上最賣座的港產片。本片罕有見地以本地喪禮科儀法事「破地獄」作為題材,探討父權、倫常、生死教育等關係的重要議題。編輯部為此組成小輯,收錄五篇影評及一篇訪問。嚴瑋擇專訪《破 · 地獄》三位演員衛詩雅、梁雍婷、周家怡,她們談到戲裡女性角色中的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戲外也是如此;何兆彬影評認為該片寫兩代價值衝突,最顯著的是寫殯葬界裡(特別是道教喃嘸)視女人為不潔,這與現代男女平權有很大的洪溝;言水從死、生、破鏡等四個方面談電影,想起佛洛伊德將死亡與性愛並置;盧嘉傑亦透過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認為戲中郭家三人分別對應三個人格:本我、自我、超我;雙雙則由祖師爺談到拉康的體系,引申至「橋」的象徵;葉嘉詠分析戲中的書信,認為電影的中英文名字都改得好,既指人生的最後一舞,也是電影的最後一個靈堂場景。 (閱讀更多)
被譽為「台灣現代詩啟發者」的超現實主義詩人瘂弦,於10月11日上午在三角洲家中去世,享年92歲。瘂弦一生奉獻於文學,提攜無數文壇後輩,對當代文學發展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突然傳出辭世消息,震驚各方,各界人士紛紛表達哀慟,寫下悼詩、悼文。編輯部為此組成小輯,緬懷、追憶瘂弦。 (閱讀更多)
《鏈鋸人》完結半年後,被無數粉絲譽為奇想鬼才的藤本樹提前為讀者帶來《驀然回首》(ルックバック)。2024 年 6 月電影片商采昌驚喜宣布,改編自本作的同名動畫電影《驀然回首》。本次動畫電影的改編,由有「怪物動畫師」之稱的押山清高操刀。虛詞編輯部為此組成小輯,記錄《驀然回首》的創作緣由,以及它為大家帶來的感動。虛詞編輯部搜集了藤本樹在《驀然回首》的幽微之處留下的四道痕跡,勉勵各位繼續為初心而創作,試著與更多過往和解;葉嘉詠認為近日大熱電影《Look Back》值得留意的是其直譯——「回首」,動畫的中文名字卻是《驀然回首》,她由此深入探討電影裡「驀然」和「回首」的意義,亦嘗試扣連到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的意境;鄧小樺也談大熱漫畫改編電影《LOOK BACK》,她認為藤本樹是比她想像中更厲害的作者,而電影對她最大的療癒是,當藤野坐在窗前伏案狂畫,京本在她身後的榻榻米上安靜奮筆,然後隨著季節變換,二人姿勢依然不變,繪著窗前景色,一張一張疊加上去,在時光中重複練習。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