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舊書"

「三劍俠舊書拍賣群」創辦人李偉雄離世,享年64歲 生前仍處理「老總書房」捐書事宜 逾百群友發文悼念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4-04

香港藏書家鄭明仁(老總)於2024年因心臟病離世。同為藏書家、「三劍俠舊書拍賣群」創辦人李偉雄(雄哥)以友人身份協助打理「老總書房」。早前,李偉雄決定將「老總書房」內約2,000本書捐贈給香港文學生活館,並計畫舉辦舊書拍賣。然而,在處理捐書期間,李偉雄因突發疾病入院,導致捐書事宜延遲。最終,李偉雄於4月2日與世長辭,其家人代為處理捐贈舊書相關事宜。離世消息傳出後,逾百個群友發文悼念,向雄哥表達感謝與祝福,感激他創建舊書交易平台並舉辦線下聚會,促進會員交流,為香港舊書界作出卓越貢獻。

【新書】未嘗顧念誰知我——《觀星閣詩艸》序

書序 | by 陳耀成 | 2025-03-31

黃瑞松新作《觀星閣詩艸》找到著名學者陳耀成教授作序。在序中,陳耀成憶述自己中學時如何受到黃瑞松的影響。在一次機綠巧合下於黃老師重新聯繫。陳耀成教授認為,黃老師始終堅持寫舊詩,是創作人選擇表達自我的媒體,像樂手選擇自己的樂器吧。黃老師於書的後記,提到他如何在交通的途中,看着街上的招牌,去練習辨認平仄,令陳耀成非常感動,「那是個很特殊的命運——在一個已經式微的傳統中找到個人才情與感思的寄托。

舊書價值遠超想像?首本中文聖經以逾56,000英鎊出售!樂施會捐贈負責人「永遠不知在二手書店找到甚麼寶藏」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4-03

在英國拍賣會上,一本中文版本的《聖經》以驚人的56,000英鎊(約56萬港元)成交,震驚在場的所有人。這本聖經不僅是歷史上第一本用中文書寫的聖經,其印刷時間可追溯至1815年左右。這本中文聖經為捐贈給樂施會各地區商店的23本珍貴書籍之一,並在於3月10日至20日在知名拍賣行Bonhams連同其他書籍一同進行拍賣,最後拍賣會共為樂施會籌得超過105,000英鎊的善款。

舊書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2-04

三年前來台灣讀碩班,行李箱大部分都是書,衣服就是冬夏幾件。機場行李秤重的時候極限壓線,書的重量大概也是這個數字,但忘了有多少。當時是2021年,疫情尚未完結,入台還需十四天隔離、七天自主健康管理。從十四天到七天,從七天到正式回校,兩段遷徙,學校都有安排巴士統一接載。

閒看「神州」雲起時:《販書追憶》讀後感

書評 | by 陳躬芳 | 2023-05-18

在《販書追憶》書題中,歐陽先生先後用了三年時間斷斷續續書寫從事售賣舊書的歷程及行業裡其他同行的興起與沒落。不僅記載了港島各區的書商、小書店、小人物──「收買佬」等各類市井人物的影跡,也同時讓讀者走進了時光隧道,彷彿聽到太平山街上吆喝聲、看到三角碼頭的帆影、樓梯街旁的街坊忙著四方城戰況的情景。此書用上了「販」字,買賤賣貴者也。本身職業既具有流動性,既市井又高雅,既是經商者,也是愛惜舊物者。在歐陽先生的描述中,看到他心懷感恩,追憶過去香港的社會,生命中的一段又一段知遇之情,並寄望將來循環不止的舊書生命,藉著「環保」之概念,或者正如此前所言:在環保的表皮之下,是那顆愛書、惜書之心,希望延續輪迴舊書的生命。

【文藝Follow Me】二手書店「精神書局」的經營日常:賣書、收書、無時間看書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2-09-24

Sam說他出外收書很少問客人原因,但從他收書的規模中,他感受到移民潮漲得有多高。「因為很多人是全屋的書都不要,甚至會問我要不要把書櫃也收了。真的很多,一個月最少一兩單,每次收書都有六七袋紅白藍膠袋,有時多起上來有三四十袋,以前很少這樣的。」人走了,書也搬家,都去了像精神書局這樣的二手書店,在書海中等待有緣人。

解憂新店進駐大埔藝術中心 店主Phyllis:「第一步要有人閱讀先得」

報導 | by 黃思朗 | 2022-09-01

2016年在大埔寶湖道街市開設的「解憂舊書店」,不經不覺已迎來開業第六年,期間經歷疫情與社會鉅變,店主Phyllis依然堅守陣地,為愛書人提供療癒身心之地。在本地獨立書店愈開愈多之際,「解憂舊書店」月前亦正式進駐大埔藝術中心,對於開設書店的願景,Phyllis的想法從來沒變,只要仍然有人願意閱讀,她就會一直堅持下去。

【無形・書來也書去】趁在生之年,好好照顧舊書——訪「老總書房」鄭明仁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7-21

對資深傳媒人鄭明仁來說,讀書與藏書的興趣早已融入生活,家裡藏書更多得要另置單位擺放,年前自辦「老總書房」的他,書房,除了想在這個隱秘角落以書會友外,亦因他見盡買賣舊書背後的悲歡離合,明白要趁自己在生仍有餘力時,將手頭上的豐富藏書妥善處理,讓古書珍藏得以一代傳一代。

【無形.書有價書無價】賣舊書那些事兒

散文 | by 鄧小樺 | 2021-07-14

書是一種特別的商品,它在某些人心目中會有驚人的價值,但在另一些人眼中只是廢紙。近年香港舊書炒風熾熱,文學館一年會有幾度舊書傾銷,鄧小樺形容除了是收入來源,但其中也每每展現賣書人與炒家的愛恨交纏。

【無形.書有價書無價】談香港兩次舊書熱

散文 | by 蘇賡哲 | 2021-07-14

蘇賡哲談香港兩次舊書熱潮,第一次是文革時期,大陸禁了幾乎所有出版物,書店只有馬恩列斯毛和魯迅著作。台灣當年也禁大陸書,全球想了解中國的漢學界學者和圖書館都擠來香港搶書。而近幾年香港的舊書再次被炒得紅火,但又會否只是塘水滾塘魚式的炒賣?兩個年代,其文化層次的差別顯而易見。

【無形.書有價書無價】書,有價有市?

散文 | by Phyllis Chan | 2021-07-08

一般傳統舊書店會把近代出版的書以書價五折定價,珍本古書就另計。解憂舊書店店主Phyllis Chan沒有收集古書的興趣,最初賣的就是自己的藏書和朋輩饋贈的書,所以都隨心按書本品相以平宜近人的價錢吸引讀者,而近年越來越多人加入獵書行動,運氣好,可能比炒股票還好賺。但她始終認為無形的價值不是用金錢去衡量。

【文藝follow me】心頭交戰的舊書經濟學——香港文學館「我哋真係好鍾意舊書」

文藝Follow Me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09-04

香港文學生活館2014年成立而來,每年都會辦幾次賣舊書活動,收入支撐文學館日常運作。文學館總策展人鄧小樺指,賣舊書活動向來反應熱烈,吸引城中不少作家、愛書人參與,每次都有人提早幾個鐘頭排隊。

京都白川通上的舊書店

字遊行 | by 陳韻紅 | 2019-09-13

銀林堂是位於白川通上的一家舊書店,它沒有文青書店惠文社那種精緻的裝潢和典雅的格調,它的氣質更接近道上的雜貨店與庶民食店。

書香人情——記書展裡的舊書店

其他 | by 梁璇筠 | 2018-12-28

書展現場,坐落一小而別緻的神州書店攤位,在一片新書的海洋中,散發古舊而優雅的味道。神州書店的歐陽文利老闆,祥和自若地坐於正中。年前有幸在「九龍城書節」訪問過歐陽老闆,今年神州書店又在書展擺攤了。經營舊書店近五十載的歐陽老闆曾經講過一個故事︰大陸解放之初,有一位上海老伯輾轉來到香港,在他的書店中找到一本書,目不轉睛的,不是要買書,又要問及書之來歷?他覺得奇怪,但是還是約了買賣雙方見面——果然老伯和這個賣書的女士就是舊情人,當年因為戰火離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