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銳導演譚善揚(Antonio)編劇,與林善聯合執導的《不赦之罪》於今年6月上映,由黃秋生、蘇玉華、歐鎮灝、陳書昕及陳紫萱主演。電影講述一位虔誠的梁牧師愛女因性侵而自盡,數年後犯人阿樂刑滿出獄,加入教會遇到梁牧師以尋求寛恕贖罪。編輯部為此組成小輯,收錄三篇文章:Antonio與林善的訪問,分享電影的創作歷程及拍攝時的感悟;雙雙的影評由不可靠敘事者的視角切入,分析梁牧師與阿樂「不赦之罪」的執著糾葛;盧卓倫認為《不》揭示角色的掙扎,更揭示人性的矛盾和多面性,叩問除了饒恕之外,會否還有其他出路。
盧卓倫觀畢《不赦之罪》,指出梁牧師面對害死女兒兇手的陳梓樂,他既要展現牧者慈悲,又難以釋懷內心仇恨。當陳梓樂一句「咁我可以原諒晴晴啦…」更成為劇情轉折,引發誰該寬恕誰的深刻叩問。當梁師母首次面對面與陳梓樂對話時,坦言無法原諒陳梓樂,卻仍勉勵他重新做人,展現出人性那愛恨交織的矛盾複雜性。
克琹讀畢葛亮小說《靈隱》,認為葛亮以精湛的文筆,將香港「弒妻案」、SARS與疫情等真實「現象」融入故事當,更以三段鏡像構築小說結構,令整本小說宛如一封寫給疫後倖存者的深情「情書」。小說的故事精彩,甚有許多值得思考玩味再三的句子,一如既往地交織飲食文化、語言變革與人性幽微。
對書迷而言,看到一本設計精美的書封相信都會挑起購買慾。不過若然看到一本由人皮製成的書,又會有甚麼感覺呢?近日,英國莫伊斯會館博物館展出了一本由英國惡名昭彰的殺人犯William Corder皮膚製成的書,更視其為了解歷史的重要工具。不過自展出期間,著有《恐怖的歷史》的作者Terry Deary對展品表達出強烈反感,直言展品是「進一步對人性的羞辱」。
香港八和會館的「粵劇新秀演出系列」推出至今已超過十年,《洛神》是經常出現的劇目之一。今次 2024-2025 年度演期五一連兩晚(1月16、17日)的《洛神》,由資深丑生演員陳鴻進擔任藝術總監,劇本整理及演出編排,均有別於同劇近年大部分的演出,劇情不再側重於男女主角「相愛不能愛」的愛情故事,而是多角度展示其他角色之間的情誼和關係,突出劇本的深度和教育性,令人留下深刻印象。何曉旻認為,「粵劇新秀演出系列」的票價相宜,與看一場電影相約,質素亦有一定保證,可算是粵劇觀眾新手們的「入門」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