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思想在煙圈裡捉迷藏。」既酒醉神遊,到「不喝酒,現實會像一百個醜陋的老嫗終日喋喋不休。」既酒醒失神,劉以鬯《酒徒》盡顯現代文青既酗酒同失落。
月亮從東方升起,夢裡,兩道身影在月色的塵柱間交換一個字,然後,我出生了。呱呱呱呱,他倆卻聽到「爸爸媽媽」,認了我,立即由泥土成人,無聲張口,驚訝於身份被造好,自此成為父母。父母凝視我的雙眸說 「媽媽。爸爸。」
《對倒》寫道:「那個時代已過去。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是的,劉以鬯那個文學副刊的年代、動輒連載十數萬字小說的黃金歲月,早已一去不返,我們在感慨追思之餘,仍必須相信時代總踏著前人腳步滾動。
香港小說家、編輯劉以鬯先生於2018年6月8日逝世。劉以鬯先生創作超過八十年,著有《酒徒》、《對倒》等現代主義作品,亦是勇於求新和試驗的副刊編輯,提拔過不少作家,如西西、董橋、也斯等。對他來說,寫小說的原則是四個字:「與眾不同」。
文學家劉以鬯逝世,相關報導及緬懷文章中,「意識流」、「現代主義」等關鍵詞老是常出現;如果你本身對文學認識不甚了了,有沒有一頭霧水而又恥於向人發問的尷尬感?本文正打算為你解決以上問題,讓你可以初步把握這些關鍵詞——戴個頭盔先:眾所周知,每個關鍵詞背後都有汗牛充楝的研究書籍和論文,希望讀者看後可自己走向這些領域尋幽探秘!如有錯漏,歡迎補充及指證!~~~
《酒徒》是一部意識流小說嗎?有點文學認知的人,務信答案是不!現代文學百年,要是我們追溯到海派「洋場惡少」(魯迅語)施蟄存的《現代》雜誌,以鬯先生不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