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戴望舒,28歲。28歲的戴望舒,遠赴里昂中法大學留學。同時,這位剛剛出版第二本詩集《望舒草》的詩人,正在鬱鬱寡歡,掛念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 (閱讀更多)
1961年之前,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與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一直以女性知識份子的形象衝擊西方當代文藝界與思想界,作為後起之秀,桑塔格雖然成名較遲,但她慧根早熟,15歲中學畢業,三年後再從芝加哥大學畢業;在芝大讀書期間,她認識了社會學家菲利浦.瑞夫(Philip Rieff),二人十天後閃婚,兩年後,1952年,兒子大衛出生,桑塔格從人妻一躍成為人母。 (閱讀更多)
拍過向巴贊寫實理論致意的生命之歌《四百擊》,28歲的杜魯福出乎意料地轉向類型電影,拍出最具玩味和創意的《射殺鋼琴師》(Shoot the Piano Player)。 (閱讀更多)
海寧查氏,浙江一帶最為有名的文宦世家,明清時期有文人學士查繼佐、查慎行,近代詩人穆旦(查良錚)、紡織業大家查济民,皆出自此家族。1952年,「金庸」這個筆名尚不存在,同樣出身名門的查良鏞剛剛離開《大公報》,本想成為一名外交官的他,最後卻還是轉入《新晚報》做副刊編輯……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