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飲食"

日常爐灶,文化人情——訪《小食部》作者鄒芷茵

專訪 | by 王瀚樑 | 2024-03-06

飲食本是家常事,在網絡年代食評隨處可見。不過鄒芷茵所寫的飲食專欄,卻並非尋常可見的食評。本身從事文學研究,曾獲中文文學創作獎、青年文學獎,著有散文集《食字餐桌》,結合研究者和作家的雙重身份的鄒芷茵,在專欄中既寫飲食,同時將各色各樣的文學典故與歷史資料順手拈來,文藝光影穿插在粥粉麵飯之中,把一道家常便菜寫得五味紛陳。緩緩讀著她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小食部》,尤如喝下一碗老火湯般滋潤而營養豐富,非一般速食快餐可媲美。她笑說寫飲食文章與烹調同理,最重要的是用心。「不是隨便把食材放進鍋裡,不然每餐都是吃火鍋。」

編輯部新年精選「引人飯聚」飲食電影

無秩序編輯室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2-08

所謂食得是福,新年總是「引人飯聚」,出席各大飯局期間、飯局與飯局之間無所事事之際,賭片不是你唯一的選擇,講飲講食一樣咁開心,編輯部特意為大家搜羅電影中的「飯聚」證據,推介俾大家送個靚飯,過個肥年!

【文藝Follow Me】「我想寫玲瓏剔透的飲食文章」——專訪呂嘉俊《好好吃飯》、《味緣香港》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3-12-07

未正式開始訪問前,呂嘉俊首先慨歎:「開書店時訪問邀約接踵而至;出了兩本書沒有人找過我做訪問,你是第一個。」他搖了搖頭,「沒人對一個出書的作者有興趣。」從經營「字字研究社」做出版,到擴展成一間書店,呂嘉俊當然知道出書之難。

【教育侏羅紀】食,山城,隨想

教育侏羅紀 | by 鍾柏謙 | 2023-06-13

偶爾滿懷希望去嘗鮮也和期望不符,不知是否我的選擇出了問題。某大學遙遠角落之中,有間咖啡館糅合了簡約風格,少量的榻榻米卡座營造環境,明明如此雅緻,明明好評如潮,上桌的味增豚肉烏冬卻與環境格格不入。湯底肉末載浮載沉,豬肉片乾韌且帶餿味,分量只有一個中型碗,配上不菲的價格,可真貴精不貴多。你說是配著環境下飯吧,那裡跟酒樓一樣吵鬧,位置比拉麵店還狹小,煞風景得很。跟友人對了眼,一致認同「可一不可再」。

【佬訊專欄】通粉

專欄 | by 佬訊 | 2023-05-22

最基本的港式通粉,是放入雞湯或豬骨湯,佬編覺得以澳牛的出品最好。Next level的話,就是番茄湯底的通粉,佬編覺得配牛肉最滋味。中環勝香園的茄牛通遠近馳名,不過上環法文古書店Indosiam的老闆Yves Azemar,就曾經說過他們只用罐頭番茄(雖然是地捫牌)比較削,佬編不得不同意。自己喜愛的茄牛通version,是用茄膏(或任何番茄湯底)做base,加入大量新鮮番茄和一點糖熬制,再加入用豉油炆過的牛腩或牛肋條粒同煮,埋尾還要打入一隻生蛋poach兩三分鐘。這樣的茄牛通,醇厚鮮美,吸滿湯汁的通粉和poached egg,配凍奶茶或凍鴦,是早餐的最高享受。

活出「生猛、啜核、抵死」的粵語精神——訪歐陽應霽「食住上」漫畫展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4-02-15

屎尿橫流,但道在便溺。以原始的食慾、市井的粵語,甚至「低俗」的糞便,呈現抵死貼地的藝術,介紹返,呢個係歐陽應霽「Sik6 Zyu6 Soeng5 食住上」漫畫展。 撕下過往「飲食文化研究」之高雅標籤,結合食物、漫畫同粵語,朝不分雅俗之路「食住上」,歐陽應霽自嘲,「好多朋友話我癲咗」,但他偏樂於回歸本我。「將飲食抬高到文化,只會離一般人越來越遠。食本來係人類共通嘅原始慾望,我哋喺進食過程入面,有時壓抑,有時放縱,人性入面嘅貪婪、搶奪、色情、是非顛倒,共冶一爐。呢一次,我都想將我粗俗、蠱惑嗰一面俾其他人睇。」所以這個畫展他返璞歸真,放手實驗,以36句「食」字有關的廣東話俚語,生成一條不雅粗俗,卻激盪生命力的人間道。

【文藝Follow Me】從飲食男女到飲食書店 「字字研究所」呂嘉俊:食物不是機器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3-02-18

富德樓一樓的「字字研究所」是一間書店,也是出版社,特別的是書店琳瑯滿目都是關於飲食的書籍,《香港人食香港菜》、《圖解香港燒賣》、《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米其林精神:執著、堅持、精進》。負責人呂嘉俊說他本來只想開間普通書店,直至有次「七分一書店」店長James對他說:「不如你做飲食書店,全香港沒有飲食書店,而你最熟悉飲食。」讓他下定決心在2021年6月開了「字字研究所」。

【字在食.香港】避風塘炒蟹的遷徙歷史

字在食 | by 紅眼 | 2022-04-09

以辣見稱的香港菜式不多,避風塘炒蟹算是土生土長的辣菜代表。在漁業仍然蓬勃一時的舊香港,避風塘泊滿捕魚維生的水上人家,以一些能夠長期保存的薑、蔥、豆豉、蒜蓉和辣椒為配料,將海鮮快炒上碟,跟岸上飲食文化相比,有著一番獨特風味。避風塘炒蟹的命運,與它的出生地一樣,或都隨著香港城市發展而不斷遷徙。

疫症時代,我地有菜——了解蔬菜和農業不可不讀的十本書

其他 | by 蘇麗真 | 2022-05-10

疫下百業蕭條,早前更有多個跨境貨車司機確診影響蔬菜進口,令街市菜價水漲船高,菜心翻倍至四、五十元一斤,豆苗更一度飆升到近百元高位。如果不想捱貴中國菜,支持本地菜是一條出路,有小店發起社區共購齊撐本地菜農,將疫市轉化成生機。 疫情之前我們天天吃菜,卻很少探究菜從何來,「虛詞」編輯部精選十本有關蔬菜的書籍,由農業到食譜到詩歌,翻開書頁發掘蔬菜的美好,思索餐桌上的公義,以及香港農業的未來。

野菜的滋味,素食 L 的煩惱 —— 蔬菜有偈傾:于逸堯、鄧小樺、李敬恒

報導 | by 紅眼 | 2022-02-25

強檢時代人心惶惶,最近就有不少素食人士抱怨,被圍封隔離,久候多時卻慘獲派發幾罐午餐肉和燒味飯,無奈之餘,更被回贈一句「咁嘅時勢,邊有得揀?」連身而為人選擇茹素的自由都被剝奪。素不素食在此非常時期好像是個奢侈的問題,甚至予人一種固執自我、不懂變通的感覺。如音樂人兼研究素食多年的于逸堯所形容,只要你堅持素食,就意味要背負許多負面標籤和誤解,甚至連素食主義者和食齋的差別都分不清。

【已讀不回 S2 #6】鄧小樺:吃吧吃吧不是罪!弗羅杭.柯立葉《饞——貪吃的歷史》

已讀不回 | by 鄧小樺 | 2022-03-04

疫情之下,出街食飯諸多限制,簡直係全港為食一族嘅惡夢!已連月無啖好食,體重驟降嘅小樺唯有睇書抗衡饑餓感,仲拍埋片,佢揀咗歷史學者柯立葉嘅《饞——貪吃的歷史》,呢本書以文化角度講解人類為食 嘅歷史,作者引用咗大量藝術繪畫、文學作品解構飲食文化,大家快啲入嚟補充營養!!

【已讀不回 S2 #5】馬田:暢銷八萬本的食譜是...?村上春樹廚房閱讀同好會《村上RECIPE》

已讀不回 | by 馬田 | 2022-02-22

已讀不回 Book Channel 第五回請來「點Cook Guide」馬田為大家介紹《村上RECIPE》!這本絕版人氣食譜是「村上春樹廚房閱讀同好會」一眾書迷的心血結晶,嚴選村上作品中三十五道菜色,將其化為食譜,以食的角度解構村上的文學世界。

【已讀不回 S2 #4】馬田:香港之味:呂嘉俊編《本土情味——飲食男女文章結集》

已讀不回 | by 馬田 | 2022-02-22

第四回已讀不回 Book Channel請來「點 Cook Guide」馬田為大家介紹《本土情味——飲食男女文章結集》。這本書由已停刊的《飲食男女》雜誌文章結集而成,收錄了過往十四年間大大小小的老字號食店專訪,寫飲寫食的同時,紀錄了珍貴的香港本土故事。

【字在食.素女經】秋冬炊事小詩三首

詩歌 | by 蘇麗真 | 2022-05-10

〈挑你〉︰秋去冬來,屯馬線已經通車。在租約期滿前,他們到了一家越南餐廳吃最後一餐飯,再見土瓜灣。 〈飲冰室〉︰時間凝滯於重建大洗牌前的油麻地一隅,一間靜謐的老牌冰室,懷念舊香港的情。 〈二手雞〉:「二手雞」的稱謂、致癌的關係,比口中的香煙還毒,借詩奉還對他們的詛咒。

《飲食魔幻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05-07

專欄寫作逾半世紀,杜杜經典文集《飲食魔幻錄》去年再度復刻,以魔幻童話般的文字,從飲食寫到一座城市的記憶。杜杜新書《甜美的悠閒》亦準備出版,筆訪中提到自己的文學啟蒙,以至寫作日常的各種趣事。如杜杜所言,即使時代再壞,快樂仍是很簡單。

【無形.Comfort Food】 「我的理想是平靜的生活」——筆訪杜杜《飲食魔幻錄》《甜美的悠閒》

專訪 | by 無形編輯部 | 2021-05-25

筆耕逾半世紀,文字輕盈通達的杜杜,在筆訪談及去年再度復刻出版的《飲食魔幻錄》以及新書《甜美的悠閒》。在他的生命過程裡,痛苦和快樂皆有,但最終理想還是過平靜的生活。如杜杜所言,即使時代再壞,快樂仍是很簡單。

虛幻與現實的多重關係──談謝曉虹《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的三個飲食場景

書評 | by 葉嘉詠 | 2021-04-21

在謝曉虹《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中,魔幻與現實形成環環相扣的關係,葉嘉詠則從三個與飲食相關的日常場景切入,解讀書中奇幻與現實多重交織下的香港。

【佬訊專欄】讀《飲食魔幻錄》——看到開頭,估不到結尾

專欄 | by 佬訊 | 2021-03-18

讀杜杜的《飲食魔幻錄》,佬編第一層享受是滿足好奇心,吸收各種奇怪的知識,没有關聯的事物都被作者串連起來,這是第二層樂趣。魔幻當中有現實,現實卻又陌生如魔幻,唯有從身邊小事開始,好好守護我們的日常。

【無形.忘不鳥】記憶與和解:從食物到城市的博物志──讀杜杜的《飲食魔幻錄》

書評 | by 勞緯洛 | 2021-02-10

最初出版於2005年,去年由香港文學館復刻再版的杜杜經典文集《飲食魔幻錄》,勞緯洛形容,此書不但是一部有關地方飲食的博物志,同時也是一部活化城市記憶的召喚書。故物重現,並體現在日常飲食中,是一份不想記起、卻又未敢忘記的深幽情緒,對於這座城市的一種奇特的愛。

【字在食.街市】童年的三名街市檔販

字在食 | by 伍民傑 | 2020-09-12

豬肉檔的三寶是大紅燈、豬肉刀及掛在豬肉枱邊的白毛巾。無獨有偶,豬肉佬身穿的圍裙也是白色,與那條毛巾一樣佈滿紅色手指印、豬血和污漬。

【古龍捉刀人】想起薛先生

散文 | by 朱少璋 | 2020-09-10

其實薛先生、古龍和陸小鳳,或虛或實,都是到「現代」闖蕩的古人;如今退出江湖,都各自回到屬於自己的時空國度裏喝酒納福了。

【教育侏羅紀】君子謀道先謀食——香港社會亟須食育教育

教育侏羅紀 | by 周子恩 | 2020-08-04

香港雖有「美食天堂」之稱,但香港人卻未必真正懂得吃,仿效鄰近地區的成功經驗,向年輕學子推廣食育教育,或可帶來改變。

狂歡不能︰從《叔.叔》看中老年同志自我與家庭間的擺盪

影評 | by 陳振翔 | 2020-06-29

當老一輩同性戀者在更嚴苛的社會中錯過了青春,錯過了叛逆的勇氣,錯過了探索自己的時機,那他們要如何自處?

駁雜的傳統:從《叔叔》看老年同志的處境

影評 | by 邱嘉耀 | 2020-06-23

《叔叔》一如電影中屢現的青山的《微風細雨》,以洗盡鉛華的敘事風格、細膩真摯的人情刻劃取勝。

《叔.叔》的十八場食事

影評 | by 陳廣隆 | 2020-06-17

《叔.叔》的「食」與「色」到底是編寫精妙,可視為將來新手的參考範本,還是欠缺新意的做法,就留待觀眾評價了。

【無形.和你親】飲食戰爭

小說 | by 陳韻紅 | 2020-01-17

有時候,我會在對面的席位上發現一個腹大便便的孕婦,好像一個烤箱,烘焙着未知的糕點,使整個場景變得更奇異費解。我總是無法在離開前鼓足勇氣,向對方索取製作配方,至今仍未揭開當中的秘密。

【食不相瞞】巴爾札克與咖啡︰日飲五十杯,一生五萬杯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9-05-23

高速,高壓,自律,二十年來能夠每天十多小時專注在同一件事上,巴爾札克除了需要足夠的精力,他還需要興奮劑來提神,幫助他對抗重複冗長的寫作。咖啡,不只是他的精神食糧,也是他身體亟需的補給品。

識飲食,知方寸——「窮尊嚴富優雅」講座紀錄

報導 | by 李顥謙 | 2019-02-17

記得張愛玲在淪陷時還跑去吃貴價雪糕的瀟灑嗎?無論在動盪亂世還是鬱悶年代,食得有尊嚴與優雅,都是一門高深講究的學問。由香港文學館主辦,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第4屆「香港文學季——五味雜陳」的最後一場主題講座「窮尊嚴.富優雅」,邀來了鄧小宇、于逸堯,還有從台灣遠道而來的黃麗群作講座主講。三位都是精緻而率性、嘗遍雅俗美食的作家,加上有《號外》主編鄧炯榕主持,豐富的食事體驗,就在詞語音節間縈繞迴盪,令人動容。

艱難時,飲食讓我們彼此緊靠——氣味相投︰文學 X 視藝展覽

報導 | by Ksiem、Nathanael | 2019-01-10

告別2018年,在經歷了一整年生活災難、集體陷入哀嚎時,香港文學館「氣味相投:文學 X 視藝展覽」開幕了,或許正是文學在冥冥中連結大家、重注能量。今年文學季主題「五味雜陳」,是著手於日常,以食物扣連記憶與情感;「氣味相投」展覽則巧妙安排文學與視藝跨界合作,讓「親近而遙遠,關於飲食的種種記憶與變化……被召喚到我們眼前,並開啟想像,從日常中蒸餾可能」。確實,做文學並非站在高地排拒他人,而是醞釀一種親密的、恰到好處的距離。

荼蘼花季,欲望永生——專訪李昂

專訪 | by 劉平 | 2018-12-27

剛好又是聖誕節,半個世紀前的聖誕節前夕,女孩想將聖誕樹帶回家。挑個平常日子,逃學,她來到市場,原本要買聖誕樹,卻被花匠帶到不知何處,一顆心也不知飄到何處,只覺得在不知何處,一雙黑眼睛不住窺視自己,窺探到她心底的慾望來——她被花匠侵犯了——所謂慾望,不過純屬幻想。以上是〈花季〉的故事,李昂首篇發表的小說,從16歲寫到66歲,開到荼蘼,花季易盡,但李昂的欲望,卻永不枯謝。

奶粉如鉛,紅豆冰浪蕩——「五味雜陳.字裡識香味」講座

報導 | by Nathanael | 2019-03-01

由香港文學館主辦、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第四屆香港文學季──五味雜陳」,第三場講座「字裡識香味」早前於誠品銅鑼灣店圓滿結束,在主持唐睿的引導下,台灣《聯合文學》主編王聰威和香港作家張婉雯,都大方地擺上他們人生中最豐盛的飲食故事。所謂「豐盛」,大概如海明威「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這句名言,香氣與味道一直在記憶中流竄,無時無刻挑撥著心底最幽微細膩的感情,箇中「豐盛」與滋味,自然不必與金錢或價值掛鉤。

如何對抗「末世飲食學」?——「飲食男女」講座紀錄

報導 | by 安東尼 | 2019-03-01

由香港文學館主辦,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第四屆「香港文學季──五味雜陳」的第二場講座「飲食男女」,邀請了李昂和葉輝主講,在藝穗會樓上劇場分享他們作品中對吃和性的處理。主持羅貴祥開場就把講座定義為十八禁和重口味,不過兩位作家沒有時間談太多男女之事,帶觀眾由頭吃到尾,在紫薯與拉絲以外,談談末世與鄉愁。

【韓麗珠專欄︰越界的誡】飢餓洞穴

專欄 | by 韓麗珠 | 2018-09-25

我曾經讀過一本書,教人戒掉進食的習慣,起碼,戒除一天必須吃三餐的迷思。那本書的作者說,每天進餐三次只是人類長久承傳下來的一個並不能切合每個獨特身體的無用習慣。每天吃一餐,甚至完全不吃,並不會如我們所想引致嚴重的營養不良問題,只要改變吸收營養的方法,不是從食物,而是從非常清新的空氣、水、足夠的陽光和平靜的心。

【字遊行.台北】糕渣夢屑

字遊行 | by 鄧小樺 | 2018-09-21

已經到了這種狀態:以一種利落到自己都吃驚的效率,下飛機從酒店出來,到達永康街呂桑食堂,在入口處先點吃的,一開口就說,糕渣。

【字在食・桂花魚】清蒸桂花魚

字在食 | by 鳥人 | 2018-11-13

外婆帶我到旁邊的冰鮮檔區,她的眼珠忙著搜刮用紅藍色麥克筆在發泡膠上的價錢,又不忙比對一下貨品的質素。她伸手翻開了其中一條魚的鰓蓋,叫我瞧瞧。「看,裡面紅色就是好的。」我只顧睨著冰粒上排列有序的魚,全部都是黑灰色、帶少許藍靛或棕色,魚,都是一樣的樣子,真的沒有太大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