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珠專欄︰越界的誡】飢餓洞穴

專欄 | by  韓麗珠 | 2018-09-25

韓飢-09


我曾經讀過一本書,教人戒掉進食的習慣,起碼,戒除一天必須吃三餐的迷思。那本書的作者說,每天進餐三次只是人類長久承傳下來的一個並不能切合每個獨特身體的無用習慣。每天吃一餐,甚至完全不吃,並不會如我們所想引致嚴重的營養不良問題,只要改變吸收營養的方法,不是從食物,而是從非常清新的空氣、水、足夠的陽光和平靜的心。

這是相當前進的說法,但在我看來,並不難以理解。正常進餐這件事本來就包含著一種隱喻性──世上萬事萬物都是象徵的具體層面。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有時候,飢餓也是一種必須的養份。飢腸轆轆的時候,胃部是空的,身子比較輕盈,所有感官格外靈敏──不再每天忙碌地進食,放下的不只是熱量的攝取,還有,口腹的享受、和朋友共同進食的機會、和群體以至整個社會連繫的一體感。只是,能聽懂身體對於飢餓所帶來的清淨需要的人,畢竟少之又少,飢餓不止是讓身子暫時拒絕食物帶來的喧囂滋擾,也是一個令人能真切地面對自己的洞穴,洞穴陰冷無人,只有屬於自己的迴響。

嬰兒出生後,需要的惟一食物是母乳。來自母親的養份,愛的具體展現,讓嬰兒慢慢地適應這個陌生的世界,從流質食物慢慢地過渡至可以吃固體食物,不久,他便會從被餵食的階段,轉變成挑選自己的食物,甜酸苦辣䶢,生命的煩惱由此展開。

我常常想起那已經消失多年的小學校舍內,總是擠滿了人的小賣部。每個人都會在小息時間,紛紛伸出手,用掏出的零用錢交換各類充滿添加劑的垃圾食物,就像在生命的最初階段,猛烈地汲取各種有用的或無用的。我羨慕那些手,因為他們有著可以選擇喜歡的東西的自由。以至,那時候我非常渴望得到那些零食,以成為那些掌握自由的手。但媽媽告訴我:「你跟他們不一樣,因為你不會有任何零用錢。」

長大成人之後,我卻無法喜歡零食,因為我的口腔每次碰觸過薯片、百力滋、芝士圈等零食(零食多麼像一種奢侈的愛),便會出現潰爛,折騰很久很久。

實在,大部分的日子,我一天只吃兩餐,有時候是一餐,當肚腹空蕩蕩,我感到一種充實。這並非故意的節食,只是,我常常找不到真正想吃的食物,尤其是,只有我一個人,再也不必顧慮或遷就同伴的時候。我比較喜歡的是,在飢餓時想像美食,例如黑松露蘑菇意大利飯或烤薯皮,我知道,一旦把食物放進嘴巴,就是幻滅,或毀滅的開始。畢竟,在進食之後,緊接著就是消化。

我渴望待在那樣的一個飢餓洞穴裡,甚麼也不做,只是蜷縮身子,看著四周水泥色的牆壁,那裡甚麼也沒有,同時甚麼都有──因餓而來的,慾望、焦慮、憤怒、無助、孤獨、虛弱等一一出現並且都在我身旁經過,卻不再干擾我。我收拾它們就像收拾行李箱內的物事,一一安放排列,那時候,沒有食物的胃部會令我想起,我必定是,已經死過、曾經非常接近死,或,將要死,那麼,無論眼下發生甚麼事,即使巨大如原子彈,也會還原本相,只是微塵,事情本來就輕如鴻毛,我也是。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韓麗珠

寫小說,學習平靜,學習如貓般寫作。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周處除三害》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5

堂郎

小說 | by 李俊豪 | 2024-04-05

一個清明,和無數個

散文 | by 王崢 | 2024-04-03

臺灣現代攝影之父張照堂離世 享壽81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3

以後

散文 | by 黃戈 | 2024-04-06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