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10-23

姚金佑傳來《永遠在一起》(港譯:《長相黐守》)影評,認為電影作為一部肉體恐怖電影,戲中探討著現代社會中愛情如何面對疏離與永恆的渴望。姚金佑指出戲中以屍體意象、柏拉圖陰陽人神話及連體怪物暗喻創傷、愛與接納,結局以二人成為一張常人面孔,反問共生與自我消解的可能,其概念之新穎,為肉體恐怖類型的電影帶來不一樣的哲思。 (閱讀更多)

東亞文藝之沈痾:超越人性的遲疑

其他 | by 盤柳儂 | 2025-10-22

盤柳儂傳來評論性散文,認為無論日本、韓國或中國等東亞文藝的作品,皆擅長細膩捕捉情感與社會困局,體現現實主義精神,卻鮮少超越人性,繼而陷入道德與倫理的封閉循環。盤柳儂引用尼采的「超人」理念,批判以「情理」取代「真理」的文化氣候,呼籲藝術家擺脫人性桎梏,追求更高的審美與創造力。 (閱讀更多)

《眾生相》:見眾生

影評 | by 亞C | 2025-10-21

亞C傳來《眾生相》影評,直言電影在語言、角色、色調與風格上都很不「港產片」,彷彿一幅酷兒世界的「帕諾拉馬景觀」。亞C認為導演李駿碩在《眾》中延續《翠絲》與《濁水漂流》的悲憫視角,聚焦社會邊緣的「眾生」,透過對話與性愛場面,揭示職業、角色與真實自我的交織;黑白畫面營造陌生疏離感,連結佛教「眾生相」概念,強調人際連結的冰雪隱喻。 (閱讀更多)

房間的點線面與文本的叢林──關於龔萬輝公開講座、寫作班及其他

其他 | by 余啟正  | 2025-10-20

香港浸會大學「華語作家創作坊」今年邀請了馬來西亞華裔作家龔萬輝駐校,余啟正歸納龔萬輝在不同活動時所分享的經驗,並以其長篇小說《人工少女》為核心,探討了龔萬輝如何處理家鄉記憶、城市變遷、馬華文學主題,乃至八九十年代的集體次文化,到AI發展的議題,這些都共同構成只屬他的寫作空間,並彰顯馬華文學的另一面。 (閱讀更多)

論「陰」:《風林火山》之其後的浮想聯翩

影評 | by 雙雙 | 2025-10-16

雙雙傳來《風林火山》影評,嘗試以浮想聯翩為方法,探究於戲名「風林火山」(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其後的「難知如陰」,聚焦「家」與「愛」的陰性面貌。雙雙指出電影背景設定於1994年災難後的香港,呈現政商警黑四勢力角逐,然而女性角色劉思欣位居其後,象徵昏暗、秘密與詭譎。戲中的「下一代」與「不完整家庭」所代表的「陰性」之愛,將其與酷兒之愛、情感的複雜陰翳連結。 (閱讀更多)

《風林火山》:六十蚊抵睇百二蚊有點貴

影評 | by 金成 | 2025-10-14

金成看完麥浚龍(Juno)大作《風林火山》後,認為電影並非爛片,並肯定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與製作上的不惜工本。然而,電影過度追求形式主義,華麗的視覺與刻意的「有型」,卻缺乏足以支撐的劇情深度與動人主題,導致星光熠熠的演員陣容也未能精彩發揮。 電影雖未至於是爛片程度,卻未能提供與其四億成本和萬眾期待相符的觀影價值,令人感覺不值$120的票值。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小說 | by 吳紫翹 | 2025-11-15

觀塘道沒有塞車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1-14

《兒子》:冰冷房間裡的大象

劇評 | by 李浩華 | 2025-11-13

《醜婦》:兩個傳言的世界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11-12

陳帥氣的美容課

小說 | by 黎柏璣 | 2025-11-14

小說 | by 潘梓傑 | 2025-11-07

【教育侏羅紀】宿舍的空床

教育侏羅紀 | by 梁智坤 | 2025-11-04

葉姐

小說 | by 楊彩杰 | 2025-11-03

搞軭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11-13

小刀

小說 | by 鍾粹 | 2025-11-01

奧迦斯的旨意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31

談《叮叮行》 ——筆訪詩人吳俊賢

專訪 | by 李浩榮 | 2025-10-30

Yet are we tomorrow’s men

散文 | by 孔銘隆 |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