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SC | 2025-04-30

SC傳來《虎毒不》影評。他認為《虎毒不》從戲名故意故意缺失了後半截,便直擊母子關係的陰暗面。SC認為《虎毒不》透過新手母親淑貞的經歷,揭示現代女性在照顧孩子與工作間的掙扎。又,刺耳的嬰兒哭聲貫穿全片,象徵無法逃避的責任,而丈夫阿偉的「喪偶式育兒」與婆婆的傳統觀念,更突顯社會對女性的不公。 (閱讀更多)

比一鏡過迷思更重要的疑問符碼——簡論《混沌少年時》的敘事策略

劇評 | by 朗天 | 2025-04-29

文化評論人朗天觀畢英劇《混沌少年時》,認為劇集以主角占美尿褲子此細節便營造出懸念起點,使觀眾被那每集一鏡直落的敘事方式所吸引。朗天認為《混沌少年時》從警署詰問到校園暗流,再到密室對話的語言交鋒,每一集都以「一鏡到底」的手法,正是編導引導觀眾與劇中角色身歷其境,更重要的是遮掩其他事情,形成巨大的懸念,吸引觀眾追看下去。 (閱讀更多)

有流量,又怎樣?《扁平時代》揭露演算法的虛幻布景

時評 | by Brien John | 2025-04-28

在網絡時代,Brien John認為所有人都身處演算法編織的扁平世界裡,我們的文化與品味被無形之手塑造成單調的模樣,而在《扁平時代》一書中,美國文化評論人Kyle Chayka帶領讀者們窺探科技巨獸的運作,從同質化的咖啡店到音樂串流的狹隘曲庫,剖析演算法如何篩掉獨特性。在書中,Chayka提出一劑解方:培養個人品味,如同鍛鍊超能力,抵禦這場文化的平庸洪流,讓我們在選擇的洪水中找回自我。 (閱讀更多)

《貓貓的奇幻漂流》:蛇鷲為何消失不見?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4-23

姚金佑傳來《貓貓的奇幻漂流》影評,他指出電影原名為Flow,概指劇中貓貓及其他動物在水災之下所坐帆船的流動,又或洪水的流動,但整個華文地區的譯名均以貓為重心。姚金佑認為儘管戲中其他動物有經歷前後的變化與成長,但都不及貓貓來得要多,而只有以貓貓為本來解讀這趟奇幻漂流,才能夠理解大家在電影後面感到迷惑的一幕——蛇鷲於山巔之上的消失。 (閱讀更多)

衣香鬢影與女性覺醒——讀《中環人》(Surviving Central)短篇小說〈度身訂造〉

書評 | by 施勁超 | 2025-04-23

施勁超讀畢黃淑嫻的《中環人》短篇小說〈度身訂造〉感到相當驚艷,開首便以一隻過街老鼠獲警察放行的寓言開場。當讀者以為小說會以奇詭的片段展開故事時,黃淑嫻筆鋒一轉,隨即發現一切詭異之事乃為女主角張小薇的夢境。施勁超認為,其能營造出這種「死去又活來」的感覺,有賴於黃淑嫻的文字裡藏著電影運鏡的既視感。此外,小說從衣香鬢影到自我意識的覺醒,均是引領讀者對「中環價值」作出反思。 (閱讀更多)

慾望邊緣,垃圾核心——卓韻芝《我無醉》觀後隨感

劇評 | by 鄧小樺 | 2025-04-22

鄧小樺傳來卓韻芝最新獨腳戲《我無醉》戲評。她表示戲中是以寂寞空虛開始的,場景更搭配卓韻芝現實常去的「濃情」酒吧,用直接到有點粗魯的方式揭露單身中女的慾望不滿來反對城市的壓抑。鄧小樺認為,香港已是一座壓抑之城,「中年」亦為生命的一種壓抑,社會處處都充斥著對「中年」的社會期望。而卓韻芝透過《我無醉》用幽默與粗魯撕開社會規範的面紗,揭示清醒下的自我否定與醉酒中的真實解放。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執拾遺傳症

小說 | by 彭慧瑜 | 2025-07-05

蘇苑姍詩三首

詩歌 | by 蘇苑姍 | 2025-07-04

散文 | by 俞宙 | 2025-07-04

〈黛玉笑了〉:捻花而笑的林黛玉

其他 | by 余永曇 | 2025-07-03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

詩三首:〈石身〉、〈春天〉、〈無題〉

詩歌 | by 王兆基, 黎喜, 潘國亨 | 2025-06-28

唐格朗(Tangerang)女子

小說 | by 悇愉 | 2025-06-28